• 66阅读
  • 0回复

首都有辆“39”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首都有辆“39”
本报记者 罗同松
在首都穿梭如织的公共汽车中,101路上那辆挂着“共青号”的车特别惹人注目。老乘客们一看见它就亲切地喊道:“‘39’来了!”许多人甚至叫得出司售人员的名字:许雪冰、万四滨、王金萍、李路、赵文、王金霞。
一片友爱的天地
这辆车编号为“4339”。别看只有30平方米,司售人员可把它看作创造和谐环境的天地。他们认为,公共汽车应该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地方,而司售人员应该做榜样。
去年10月的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手抱孩子,肩背包袱,艰难地挤在人群中想上车。李路见状,赶忙离开售票台走下车去,亲切地说:“慢点,不要紧。别挤着孩子。”边说边将孩子接过来抱上车,请别的乘客让了座。车启动后,李路见孩子吵闹,便递过一个玩具熊,逗着孩子说:“乖,跟阿姨坐车多好玩呀!”一位乘客对李路说:“看着你那热乎劲儿,我还以为抱孩子的乘客是你亲人哩!”李路说:“本来嘛,车上每一位乘客都是我的亲人呀!”
和李路一样,其他几位售票员都把乘客当亲人。一位老太太要上车,王金霞见她腿脚不灵便,便走下车去笑着说:“您慢点,可别摔了!”她将老太太扶上车坐下,问明老太太的到达站后安慰说:“待会儿下车您别急,我扶您下车!”一位女青年脸色煞白,赵文知道她晕车,便将她拉到窗口透风处,亲切地和她拉家常,减轻她晕车的痛苦。因此一些乘客在意见簿上写评语,赞扬“39”车是个“团结和睦的新天地”,“在这里可以体味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将“自我价值”融于党的事业中
“39”车的全程票是0.15元。如果仅看这一点,谁也不认为售票员能创造多大价值。然而,车队队长张志衍、田建国却经常提醒售票员们:在城市建设中,公共交通车是“先行官”,要保障千百万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王金萍当售票员已10年。她曾以《我爱这一行》为题,在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作过演讲:“我看到乘客匆匆忙忙上下车,便想到他们是去为‘四化’做贡献,所以要好好为他们服务,让他们安全、正点、愉快地到岗。”有一个女孩,每天早上人流高峰时乘“39”去学校,上车困难。王金萍总是伸手拉女孩上车。4年多,天天如此。有位男子见“39”到站了,急着跑步赶来。王金萍通过扩音器招呼:“您慢点,不要跑,我们等您!”不巧,那男子的手提包掉在地上,书、笔记本、尺子、铅笔等撒了一地。王金萍安慰他说:“别急,我们等你。后面还有一本书,都捡起来!”那男子上车后,连说“谢谢,谢谢!”他说他要去参加一项工程论证会,生怕误了时间。有个乘客说:“你这项工程里边有‘39’工作人员一份功劳啊!”
车队团支部书记王玉荣常对在“39”车上工作的团支部副书记赵文、团员王金霞说:“我们共青团员和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和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看到平凡工作的价值!”因此,“39”的司售员把开车、售票看成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有天清晨,前边一辆公共汽车坏在两个车站之间。一般来说,后边的车可以不管。但是,司机许雪冰将车停下来,招呼售票员打开车门,让急着赶路上班的乘客上车。有时停站上客后车已启动,司机万四滨见前边有人跑过来要上车,他也立即停下,尽量把方便让给乘客。这些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其意义不可低估。正如一位姓杨的乘客在“意见簿”中写的:“共产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也要通过与人民群众有着切身利益的各种服务行业体现出来。‘39’车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群众感受到的是司售人员的深情,说的却是共产党、社会主义的好话!”
愿乘客理解他们
乘客坐一次车,从头到尾顶多几十分钟,司售员一坐,便是8个小时。那车厢里,夏天如蒸笼,冬天似冰窟,吃不能及时,呕气是常事。因此,司售员们犯胃病的多,得关节炎的多,得心血管病的多,得传染病的机会也多。然而,“39”的司售员却说:我们的困难再大是小事,让乘客们心情舒畅到达工作、学习岗位是大事。车子每次从总站开出,在前门售票台的售票员总要充满激情地致欢迎词:“乘客们,你们好!欢迎大家乘坐我们101路4339号车……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天里一切如愿。”武警战士董青松在“意见簿”上写道:“这一阵又一阵亲切的声音,抚慰着每一位乘客的心。”然而,乘客们却不曾想到,售票员是饿着肚子在广播。他们早上6时上班,要到9时才能吃上早饭!
李路家住通县,孩子才一岁半,许多事情需要她这当妈妈的安排。可是,她每天早上必须在4点半钟起床,步行、乘车一个半小时,6点钟赶到车队上班。她没有怨言,只是一心想为乘客服务好。有时休息日,她把爱人拉上“39”当乘客,让爱人对自己的工作提批评。
赵文也住通县,上下班路上得消耗3小时。她原定去年9月结婚,由于当时车队人手少,为了不误乘客,便主动推迟了婚期。
去年,司机许雪冰的儿子不幸病死,他只倒休两天,忍着悲痛运送乘客!
车到总站后,党支部书记王淑美、工会主席龙加玉和团支部书记王玉荣常常帮着擦玻璃、扫地板,尽量让乘客舒适愉快。
个别乘客不文明,当众欺侮售票员。坚持做到“一人能称百人心”的“39”车售票员总是以笑相待,顶多默不作声。实在忍不住了,只好下班后跑回家去“撒”火气。每遇这种情况,他们的父母或丈夫便好言相劝,为之逗乐;再要不行,便避其锋芒,处处让着他们。当过售票员和司机的党支部书记王淑美说:“司售人员一定得有个好家庭,好配偶,要不真得里外受气。”因此,她和工会主席龙加玉经常家访,争取家属们对司售人员的支持。
绝大多数乘客十分理解、尊重司售员。仅从去年9月至今年2月,乘客写信、打电话、向报社写表扬稿和在“意见簿”上写赞语共500多条,热情称颂了“39”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