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在印度看京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6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在印度看京剧
  詹得雄
欣逢中印建交四十周年(四月一日),我国吉林省京剧团向新德里观众献上了一份节日的贺礼。印度国大党领袖、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我国驻印大使屠国维陪同下,观看了演出。
帷幕徐开,演的是孙悟空闹龙宫。这个孙猴子,印度人看了格外亲切。在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里,也有一只猴子,叫哈努曼,它的本事大极了,一会儿跳到喜马拉雅山去找仙草,把整座山都搬走了;一会儿跳到海的那边去探敌情,顺手把魔王的宫殿烧了个干净。我国早有专家认为,孙悟空是从哈努曼脱胎演化而来的。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但把这两只猴子说成艺术园地里的一对双胞胎,是不会有错的。今天孙悟空向印度观众献本领来了,他武艺高强,蔑视对手,打得虾兵蟹将昏头转向。演员的表演惟妙惟肖,观众席上不时迸发出开心的笑声。
接下来便是《天女散花》。仙女的第一句唱词:“祥云冉冉波罗天”,就同印度有缘。“波罗”是个佛教名词,源自印度,意为“彼岸”。人间是“此岸”,如果通过修行,功德圆满,上了天,就到了“彼岸”。仙女住在天上,超凡脱俗,自然是“波罗天”上的人了。
《天女散花》这场戏,自始至终由一个人演。演员的轻歌曼舞,深深吸引了观众。全场一千多人,静静的,似乎沉浸在百花纷纷的境界之中。剧终时,仙女合十道别,更给印度观众以亲切感。
据认为,中国的戏曲与印度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时候,印度的传法僧在给老百姓讲经时,经常是说一段,唱一段。中国汉朝以来,印僧不断东来,这种说唱方法也传入中国。在敦煌石窟中,就曾发现这种唱本。
最后一场戏演的是《虹桥赠珠》。纯真的爱情,高超的武艺,博得了阵阵掌声。特别是女演员高超的踢枪技艺,更令人叹服。
演出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观众送上一只精美的大花篮,祝愿源远流长的中印文化交流在九十年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