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安庆七朵“雷锋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1
第3版(综合)
专栏:

  安庆七朵“雷锋花”
  陈传熹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住着一位85岁的邵金华老奶奶。邵奶奶命运多舛,老伴早年去世,唯一的20岁的儿子也接着病故;1982年她又不幸摔伤致残,生活不能自理,每日起居只得靠双手支撑凳子挪步。
灾难接踵而来,邵奶奶绝望之中买来了一瓶“敌敌畏”,想一死了之……邻居的小姑娘胡金花看见了,她一把夺下邵奶奶手中的药瓶。帮人帮到底,金花主动承担了照料老人的任务,重新鼓起邵奶奶生活的风帆。
胡金花是安庆纺织厂挡车工,每个班围着机台要走60多里,但下班后疲惫不堪的金花总是先到邵奶奶家,帮助缝补浆洗、买菜买粮。后来班组的姐妹知道了这件事纷纷说:“金花呀,单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如姐妹们合伙做。”
胡金花、刘月花、王萍、王希红、邓美芬、何菊兰、曹凤莲等7个姐妹一碰头,一击掌,“七姊妹学雷锋小组”就这么诞生了。
那是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七姊妹来到邵奶奶家。她们帮老人粉刷墙壁,抹洗桌凳,屋里屋外、床上床下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张“老寿星”年画挂在中堂,七姊妹给老人做的第一顿饭是“长寿面”。数十年来,邵奶奶那张忧郁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七姊妹帮助邵奶奶排忧解难的事,及时得到了安庆纺织厂工会和街道的赞许、支持。可也难免惹来了一些闲言碎语:“哼!黄毛丫头心血来潮,等将来讨着婆家就有人管啦。”有的甚至嘲讽:“别神气,兔子尾巴长不了……”
面对世俗的挑战,七姊妹不气馁、不退却,她们理直气壮地向社会宣布:“邵奶奶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不但要养老还要为老人家送终。”她们特别把照料邵奶奶作为谈恋爱的重要条件之一。口说无凭,七姊妹一个个在“君子协定”书上签字画了押。
有一年,何菊兰和市毛纺厂黎明旺喜结伉俪。小何怀孕后依然坚持照料邵奶奶,并蹬着三轮车带老人看病。明旺担心菊兰搞垮了身体,心疼地说了一句:“照顾邵奶奶,我支持,可你想到肚里的孩子吗?”小何一听火了:“噢!你光想着孩子,邵奶奶就不问啦?当初咱俩谈时,你是咋保证的?”结果,小家庭“晴转多云”闹起了风波。众姐妹听说后便一道登门家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边夸明旺对妻子温柔体贴,那边说菊兰赡养老人心眼好,直逗得小俩口笑出声来。第二天恰好是个星期天,菊兰和明旺高高兴兴地把邵奶奶接到自己家中,又包饺子又烧菜,还买了一瓶绍兴“加饭”让老人品尝。
花开花落,八个春秋过去了,七姊妹现已都是孩子妈妈了,可她们照料邵奶奶风雨无阻。前年,胡金花和王希红调走了,同班组的姚翠云和马兆秀又加入她们的行列。为了让老人欢度晚年,七姊妹负责提供邵奶奶的医药费,并给她添置了新衣、新被。逢年过节,她们各自带着爱人和孩子去给老人拜年。七姊妹的事迹像长上了翅膀,传遍了安庆纺织厂。七姊妹所在班组的几名小伙以七姊妹的名义,给邵奶奶专门做了一个手推三轮车;自去年以来全厂又有67名男性党员,也冒充“七姊妹学雷锋小组”给邵奶奶做好事。如今邵奶奶逢人就夸:“新社会好,有这么多亲人照顾俺,俺活得很舒服;要在旧社会,俺早就不在人世了。”老人说着说着直擦眼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