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优秀农电工赵士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7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农村人物志

  优秀农电工赵士阳
  卞勇 姜绪德 陈懋铭
赵士阳是江苏省宿迁市龙河乡电管站站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电工。
1976年,乡里决定办电,赵士阳辞去了电影放映员的差事,到乡电站当站长。刚建站,只他一人,房无半间,钱无分文。为了让乡亲们早日用上电,他不辞劳苦,跑遍全乡18个村子,实地勘察规划。他向乡政府提出了集资办电,谁受益、谁负担的建议,又走东村,串西庄,一家一户地做工作,筹到20万元资金,拉起了全乡第一条22公里长的高压线路。材料不够,赵士阳把家中准备盖房的木料拿出来顶上。秦圩村离乡政府10多公里,300多户农民搞家庭副业,在昏暗的油灯下扎“笼头”,手常被铁丝扎破,产品质量差,工效低。赵士阳同村民一起,冒着酷暑干了14天,把电线拉到了秦圩村。
苦心经营十多年,赵士阳的电管站现在已经有了24名农电工,他们为全乡架设了上百公里线路,立杆1100多根,让4000多农户用上了电灯;还建起了18座电灌站,解决了3.8万亩农田的机电排灌问题。1986年3月,经省、市、县三级主管部门验收,龙河乡被评为江苏省两个用电标准乡之一,也是苏北第一个用电标准乡。
赵士阳办电为农民,总是想方设法减轻乡亲们的负担。全乡24名农电工的工资,一年要几万元。为了不增加农民负担,他四处奔走贷款办起了电器材料厂,以工养电,以电支农。全乡农电工的工资、电工器材购置费以及公共电力设施维修费,全部由电器材料厂包下来。赵士阳还用办厂的盈余资金,为乡里建了一座35千伏的变电所,先后给烈军属、五保户、中小学和贫困村贴补20多万元。
赵士阳办电有方,管电更是一丝不苟。1987年农灌用电高峰期,全乡动力加工实行避峰让电。他的父亲违反规定在机面坊磨面。赵士阳发现后按规定罚了款。一次,大芦村群众反映当月用电费猛增。他连夜带6名电工去检查,发现有个村干部在家“偷”电搞加工。赵士阳当即拆线停电,并罚款250元。
赵士阳经常教育站里的农电工不能以电谋私。他对自己要求则更严。一次,他为一个村办砖瓦厂安装设备,由于精打细算,省下1万多元材料费。村主任十分感激,给他送去500元酬金。赵士阳一分也没收。前年底,乡政府和县供电局按规定奖励赵士阳6000元,他全部交公,作了电器材料厂的生产资金和职工福利基金。自当站长以来,赵士阳先后拒收钱物50余次,金额达1.3万元。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应该这么做。”
1987年,水利电力部授予他“全国优秀农电工”的光荣称号。去年底,他领导的乡电管站又被能源部命名为“全国优秀乡电管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