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津巴布韦发展的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7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津巴布韦发展的十年
  施秀春
到今年4月,年轻的津巴布韦共和国在维护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已走过了10年的光辉历程。10年来,津巴布韦政府一直采取务实政策,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事业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而,被公认为是黑非洲国家中少有的成功之例。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面积39万平方公里,人口940万,其中黑人占95%,欧洲白人、亚洲人及混血人占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5%。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来自英国的欧洲白人大量涌入南部非洲这块富饶的土地。他们首先占据了这里的矿产业,随后又大规模地掠夺土地。直到独立之前,津巴布韦(当时国名是罗得西亚)的绝大部分工矿业和土地资源都掌握在欧洲白人手中。黑人被赶出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集中在贫瘠、偏远的“土著人保留地”里,从事他们的原始生产活动。他们当中的不少人被迫离开家乡,到白人农场或工厂里干活。独立前的津巴布韦与现在的南非一样,非洲黑人深受种族压迫和剥削之苦。
自1980年独立那天起,新政府就宣布了要解决非洲黑人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问题。农民分得土地的计划在实施中虽然困难不少,但津巴布韦政府一直以此为既定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广大黑人逐步获得土地之后,生产热情很高。经过政府扶植,一些黑人个体农民已跨入小农场主之列,这样的农场一般都有耕地100余公顷,机械化程度较高,对农业发展贡献较大。同时,政府保护白人大农场,使它们的生产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正是由于这种稳妥的农业政策,津巴布韦成为非洲少数几个粮食出口国之一。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津巴布韦政府还举办合作社事业。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共成立了1800个合作社,其中的1100个坚持下来并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据说,西姆凯集体农业合作社于1980年初建时一无所有,现在这个42户农民组成的合作社拥有1760公顷土地和70万津元的资产。为了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益,津巴布韦政府正在总结成功的经验。
津巴布韦的工业以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主,门类不齐全。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如纽扣也需进口。同时,工业部门大都是由欧美大型跨国公司所创立,或由当地白人经营,技术上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外的母公司或白人专业技术人员。但津巴布韦的工业产品中不乏具有国际水准的优质产品,尤其是食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因此政府并不急于实行国有化,而是鼓励国内外私人企业在津投资。1989年5月,公布的新的投资法为私人投资提供了多种优惠政策,同年7月,政府成立了津巴布韦投资中心,负责办理私人投资的审批手续。它能在90天之内对于私人企业的投资项目作出答复,其中包括所有必要的官方批件。同年,津政府加入了世界银行的“多边投资担保署”。政府还将进一步放宽贸易管制并降低利率。国家领导人希望靠求实的经济政策在不久的将来跻身于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列。
经济上的发展靠的是政治上的稳定。穆加贝领导的执政党成功地与以恩科莫为首的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合并,从而消除了国家分裂的潜在危险。津巴布韦政治上的稳定已给这个国家带来10年的发展。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穆加贝总统求实稳健政策的领导下,津巴布韦的民族经济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