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中国艺术团在狮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7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国艺术团在狮城
  达鲲
初春的新加坡万木葱茏。中国艺术团更似锦上添花,给新加坡独立25周年的纪念活动增加了色调迥异的光彩。
新加坡是个繁华的城市,每年都有不少世界各地的各种文艺团体到这里演出,但他们对中国歌唱家们演唱的歌曲表现了格外的热情。董文华是第一次来新加坡,可是由她首次唱响的《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两首歌早已在东南亚一带流行,许多观众抱着一睹原唱者风采的心情来看她的演唱,及至看后,禁不住连声称赞:“名不虚传”;早年以《我站在花丛中》而名留新加坡的李双江此次带来的歌曲是《草原之夜》与《大板城的姑娘》。他今年已过50岁,但风采依然不减;被新加坡报刊称为“潇洒书生型”的郁钧剑,则以一曲《敢问路在何方》,令新加坡观众回忆起前年当地播映电视剧《西游记》的情景,新加坡观众对他的演唱似乎特别偏爱,不少报刊评论他的演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爱情、对美丽山河的情怀。”此外,程志、阎维文、熊卿材、王秀芬、克里木、毛阿敏的演唱也都受到了热情的评价。
刘敏、周桂新、李清明、沈培艺、杨安忆等的舞蹈节目是中国艺术团全部节目中颇具光彩的一部分。周桂新“上了舞台就不顾一切”,他在《海燕》中担任领舞,当观众们得知那在舞台上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倒立翻转,时而弓身反跳的“海燕”身上还留有因练功受伤而埋下的钢丝时,台下爆发出如雷的掌声。24岁的沈培艺是舞坛崛起的一位新秀,她表演的《丽人行》是她新近根据杜甫诗意改编的独人舞。在这个舞蹈里,她利用灯光、舞美、造型、服装,在舞台上营造出一种出神入化的意境美。
和音乐、舞蹈相媲美的是器乐和相声节目。刘占宽的唢呐独奏使新加坡观众领略了中国民族乐器美妙的乐趣;陈军的二胡则把观众带进了无比优美的理想境地;由常贵田、刘炽炎搭档的相声节目,更激起一阵阵朗朗的笑声。
中国艺术团的演出在新加坡引起了轰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第一副总理吴作栋也先后观看了演出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演出期间,当地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中国艺术团的演出盛况,《联合早报》称赞艺术团的演出是“真正有艺术性、民族性和代表性的演出”,是“所有代表中国一流表演艺术家的大汇演”,是“巨星级的歌唱盛会”。一家报纸还引用一位观众的话说,“看中国艺术团的演出实在是在享受”,“从未看到过这样精采、这样激荡人心的表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