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人生多唱正气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8
第8版(副刊)
专栏:

  人生多唱正气歌
  谢逸
年轻时在中学读书,语文课本有文天祥的《正气歌》,我们正襟危坐,反复朗读,当时是背诵得一字不漏的,无形中也受到了感染,心潮澎湃,因而后来在抗日战争中奔南走北,历尽艰险,还是意气风发,毫不衰馁。
正气的含义,大概就是正直的气概和忠贞的情操罢,具体的表现主要是爱国爱民,不屈不阿。古人很重视气节,认为能终生矢守就是高贵的美德,不少诗文对此都加以歌颂。宋人韩琦诗:“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说香,评价是很高的。但倒转过来就是臭了,古人对此也有深切体会,吴梅村原是明朝官员,写了不少好诗,也做了一些好事,后因奉养老母而应诏出任清朝的国子祭酒,在当时被指责为变节,因而懊悔不已,自叹“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世落人间”,只“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一钱不值何须说”。大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慨。
在文天祥以前,气概磅礴的人就很多,辛弃疾、陆游等等都是。陆游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垂暮之年,壮心仍在,还想骑马挥刀,为祖国猛勇征战。“犹期垂老眼,一睹天下壮。”天下指华夏,虽说年岁不饶人,但他还睁着老眼,希望看到祖国富庶强盛,这是何等高贵的气节!陆游也写过《家训》,要子孙“布衣草履,从事农圃”、“廉直忠孝”、“宽厚恭谨”等等,都是不错的,但却没有将他晚年特别旺盛的正气补写进去。尽管如此,他那慷慨激昂的诗句已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中,成为千家万户的《家训》了。
高昂正直的气节是可贵的民族精神,就像一根红线似的在我国贯串古今,从文天祥那时到现在,又有许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毅力以至头颅,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为我们的历史写下了灿丽的篇章。但是,也有些民族的败类叛国变节,做出了极不光采的丑行,远的不说了,前几年就有一个写了两本书的女人借机出国,却向洋人请求什么“避难”,忘恩负义,将血口喷向自己的祖国,低声下气,甘当洋老翁的保姆兼老婆。近年也有人叛逃出去,在海外用主子的麦克风射出恶言毒语污我中华。这其实不过蚍蜉撼树,狂犬吠日,无损祖国分毫,反而唤醒和教育了不少人,看清了美与丑。同时也提醒我们,由于对外开了窗户,引进不少利国益民的东西,但不可避免地也被某些歪风乘机钻了进来,造成一些思想混乱,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什么中国不如外国,等等。但邪不压正。今后应该多唱唱正气歌,唱出更多的民族脊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