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人民群众心中的“桥”——山西省人民政府征集群众建议工作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9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人民群众心中的“桥”
 ——山西省人民政府征集群众建议工作侧记
  师迅 阎晓明
1988年2月2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征集人民群众建议制度,并设立山西省人民政府群众建议征集处。两年来,省人民政府共征集群众建议4000多项,其中20人获“山西省人民政府重大建议奖”,500人获“山西省人民政府优秀建议奖”。
四千建议 四千颗心
1988年3月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群众建议征集处”挂牌办公。当地报纸和电台当即公布了这个办公机构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消息传开,建议信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寄到征集处,建议电话也接连不断,许多人还来到征集处提建议。在这些建议者中,有身经百战的老革命家,有现职领导干部,有中外闻名的科学家,有劳动模范,有解放军战士,有普通工人、农民,有大学生,有在海外的留学生、外籍华人,还有残疾人。一封封建议信,一次次的建议电话,寄托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无限信赖与热切希望,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1988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征集群众建议制度公布不几天,省政府群众建议征集处就收到了林业部高级工程师、中国林学会理事詹昭宁关于建立造林绿化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建议。在建议中,詹昭宁同志阐述了建立此项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第二天,这份建议就送到了王森浩省长的手中,他责成省林业厅研究制定具体办法。省林业厅经过一年的认真调查研究,拿出了落实这一制度的实施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现已在全省实施。这项制度的实施,使全省的造林绿化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介休县委、县政府信访办公室的几位同志通过对大量的社会现象的分析,写出了关于制定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纠纷处理办法的建议。这条建议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后经有关部门修改、制定为地方法规,这一法规已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
1989年夏,山西农业大学教师王志亚建议,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勤俭节约的教育。常务副省长白清才为这份建议加了很长一段批语。征集处把这份建议印发全省各级政府和省直各部门,推动了双增双节活动的开展。
中顾委委员、吉林省顾委主任王大任也从几千里外的长白山下给家乡寄来了关于处理黄河滩纠纷的建议。
平凡的岗位 神圣的使命
两年来,征集处的全体成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着。征集处的办公室不足30平方米,8张写字台占满了办公室中间的空地,四周靠墙摆满了存放建议信和公文的简易文件柜,还有电脑、复印机。每天,8个工作人员挤在一起。这里的工作岗位虽然平凡,却肩负着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
征集处的处长郝志远,38岁,中等个头,北方人宽厚的体形,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不爱多说话,有独到的见解。7年前,他给中央写了关于精简会议的建议受到重视,中央办公厅专门派人征求他的意见。很快,中央下发了减少会议的通知。这件事既对他鼓舞很大,也使他深受启迪。
一个初春的夜晚,郝志远在办公室写下了关于建立征集人民群众建议制度的建议信,并把自己经过反复修改的征集群众建议制度的草案工工整整地抄在稿纸上,当他在建议信的末尾签上自己的名字时,天也发白了。他整理好文稿,匆匆回家吃了口饭,一上班,就把建议送交王森浩省长。
征集处的同志们深深懂得,他们的工作岗位,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每一个工作人员初来这里时,郝志远都要找他们谈心,问他们是不是真正热爱这项工作,让大家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征集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全处的同志们每天都要加班工作到晚上11点。按照征集群众建议制度规定,每一项建议都要登记、编号、填卡,写出内容摘要,提出拟办意见,报送省政府有关领导或转交有关部门研究办理。转办、催办、落实,将办理结果限期答复建议者。处长郝志远对每一份建议他都要再三阅读研究,重要的还要亲自填写卡片,亲自复信。遇有群众来访,只要他在办公室,都要亲自接待。有时回到家刚端起碗,听到有人敲门,凡是来提建议的,他立刻放下饭碗,拿出笔记本,和来人认真地谈起来。
征集处的同志们常常冒着严寒酷暑骑着自行车走访建议者。年过7旬的老科学家庄国绅,在两年中,就工业、农业、教育、科技、能源基地建设等提出了20多份有价值的建议,荣获省政府颁发的重大建议奖。郝志远和征集处的同志们经常上门去求教。老人和建议处的同志们成了忘年交。今年春节期间,太原大雪纷飞。他们骑着自行车,冒雪走访建议者。
在征集处办公室的门上贴着“高效、负责”四个字,这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他们的要求。
服务于民 任重道远
山西省党政领导对群众的建议十分重视,在400多份建议上都留下了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的批示。领导和群众的心通过一封封建议信,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人民群众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和政府的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征集处送有关领导阅批的建议,领导不管多忙,批复大多都不过夜。一天早晨,郝志远在院子里碰到省委书记李立功同志,李立功同志热情地握住郝志远的手,高兴地对他说:“你们工作搞得很好,要继续努力!”李立功同志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多次阅批群众建议。他看到一位基层工作者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立即批示予以采纳。有一次在乘火车赴北京开会的途中,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庭栋兴致勃勃地同郝志远谈了一个多小时,对征集群众建议制度给予高度评价。省委副书记王茂林同志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放弃午休,阅批了征集处当日上午送给他的几份关于党的工作的重要建议。省委副书记卢功勋和副省长吴达才在一个星期天专门到征集处设在街头的临时工作点接待群众,回答群众的问题。省政府秘书长李振华批办的老干部焦春文关于改进马桶水箱大量节水的建议,现已获得国家专利,正在推广中。
省政协委员、省轻工厅高级工程师陈介德收到他的建议得到采纳的答复后给征集处写信说:“省政府群众建议征集处的同志们:我的建议得到重视和支持,十分高兴,这是对我的鼓励,我要把我的知识和才能服务于山西经济。”
重庆市社会福利院一位80岁的老人孙蕴奇收到征集处给他的复信后,十分感动,又接连寄来几份建议。太原解放路394号楼的一位居民来信说:“征集处继承和发扬了我党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了服务于人民。”闻喜县南城区新建巷25号院解稳收到征集处的复信后来信说:“真没想到你们能如此重视一个小老百姓的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