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县委书记与岳桥村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9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县委书记与岳桥村民
  徐光明
河南省固始县是个有130万人口的大县,岳桥村是该县县委书记张守印的联系点之一。
张守印经常到岳桥村。有一次,他就从3万元存款中发现了问题。这笔钱是上任支书留下的,现任支书怕花光了人家说是“败家子”,钱一直“死”在存折上。村里没啥工副业,干部想创业又怕担风险。这种思想在固始带有普遍性。于是,他在这个村抓试点,开群众会,走访农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发展商品生产的意义,帮助村干部挑选十几名文化素质较好的中青年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这样做,干部开阔了眼界,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劲也鼓起来了。村里相继开发高产渔塘,兴建砖瓦厂和粮食加工厂,办豆腐坊,农业生产方面着重推广杂交稻。3年过去,全村收入增加到30万元,人均年收入增加到400多元。
去年春天,张守印与岳桥村农民拉家常时,有人说:“包村的乡干部快晌午骑个车来了,吃顿饭抹抹嘴就回去了。”这件事反映了一些乡干部的作风,老张为了让干部接受群众的监督,他建议县委实行包村干部招聘制。有5名乡干部因工作作风不好,哪个村也不愿聘请。这个办法很灵,从那以后下村包点的乡干部都认真多了,扎实多了。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如何深化改革?老张带着这个问题广泛听取了岳桥村群众的意见。农民抱怨说:县、乡干部给我们下任务,村干部向我们要提留,可是买种子、化肥没人管,奖售的柴油、农药一时不能兑现;村队干部却说,联产后有的农民不听号令,外出农民比过去多,开个会也要到家请。
针对这种状况,张守印提出,能不能让村干部与农户直接签个目标合同呢?在岳桥村讨论,争论很热烈。村里的农民说,签合同不能光是管我们,政府的干部也要帮助我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张守印带领县目标考核办公室的同志和乡干部认真研究了群众意见,推出了“农户生产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草案。草案中把农户的生产经营按承包土地、人口等分解成若干项目,承包产量和定购任务等,由农民按时兑现;另一方面,需要乡、村干部解决的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问题,技术指导问题,由乡、村负责。双方商定好一切事宜后签字生效。
这种责任制去年在城郊乡试行后,过去那种松散型管理变得规范化、制度化,村干部感到工作轻松了,农民拿到了“责任书”红本本,变担心为放心。
作为一个大县的县委书记,也可以说“日理万机”,但张守印再忙,每月都抽空骑上他的自行车,往岳桥村里跑。他觉得,岳桥村在帮助他当好县委书记,岳桥人给他说的都是真心话,岳桥人给他出了好主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