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原料多元化 努力提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0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原料多元化 努力提效益
王曾敬
提要:原料短缺,是当前纺织工业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两项任务,提出实现原料结构多元化,是改善我国纺织原料供应紧张状况的根本途径,并就如何提高纺织原料的利用率和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原料短缺的突出困难。棉花、化纤,以至羊毛、蚕茧丝等供应都十分紧张。从历史来看,除少数年份以外,纺织原料的滞后一直是困扰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治理整顿,既是我们解决纺织原料短缺问题必须遵循的方针,也为我们解决纺织原料短缺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的纺织工业当前要突出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调整产业结构;一个是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我们要按照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产业的要求,努力恢复和发展棉花生产,加快化学纤维及其原料的发展,搞好非棉纤维的利用和开发,使纺织原料建立在多元化的基础上,促进纺织工业和纺织原料更加协调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深化改革和严格管理的要求,推进纺织品的深度加工,强化纺织原料的物耗管理,使有限的纺织原料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促进纺织工业从数量型转到效益型的轨道上来。
加快化学纤维及其原料的发展
解决原料短缺,首先要努力发展生产。棉花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在恢复和发展棉花生产的同时,要加快化学纤维的发展。从总量看,我国化纤在纤维消费总量中已达到29%,但仍然低于目前世界平均46%的水平,不敷纺织工业发展的需求。化学纤维不仅可以避开耕地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弥补天然纤维的不足,还可以提供天然纤维难以替代的特殊功能纤维。加快化学纤维发展已经被许多国家证明是一条发展纺织工业共同的道路。
化学纤维及其原料是我国急待发展的主要原材料,初步匡算本世纪末生产能力至少应达到300万吨以上,其中150万吨属于新建。我国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有比较发达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化学纤维及其原料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化纤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纺织工业作为一个单一的加工工业的属性,而成为一个资源——加工型的复合性的产业部门。也使纺织工业从一个单一的传统产业,发展成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复合性的产业部门。考虑到大型化纤工业基地的建设周期通常要在10年左右,所以,从现在起就应当把化纤及其原料纳入产业政策优先支持的重要原料序列,以不失时机地抓好化纤和化纤原料的发展。
化纤和化纤原料的发展,涉及到好几个主管工业部门,这就要求统一规划,协调配合,并发挥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对化纤和化纤原料建设中的一些重要的比例关系,如涤纶、腈纶、锦纶、维纶、丙纶、腈氯纶和氨纶等的比例,长丝与短纤维的比例,差别化、功能化纤维以至仿丝、仿毛和仿麻纤维的发展等,也都要加以合理规划。这样,就使化纤和化纤原料的发展,不仅在总量上,而且在布局、规模和品种比例上都更适应纺织工业合理发展的需求。
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天然纤维
我国拥有多种天然纤维资源,除棉花外,还有蚕丝、绵羊毛、黄红麻、苎麻、亚麻、兔毛、山羊绒等。这些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其中多数是十分宝贵的纺织原料资源,有的在世界上被誉为软宝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天然纤维,着眼点不仅在于近期可以弥补我国纺织原料短缺的局面,从长远看这些大都要以开发成为独特高贵的纺织织物。就像中国丝绸及其服装饮誉世界那样,应把苎麻、亚麻、兔毛、山羊绒和羽绒都当成“第二丝绸产业”,积极加以开发和利用。
我国宜牧草原辽阔,宜麻坡荒地也很多,有些产纤维动物宜于家饲户养,适宜于农村现有经济状况,可和一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措施相结合,这些都是有利条件。现在,需要有关地区和部门制订规划并从良种、技术和资金方面加以扶持;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需要,避免因收购价格大起大落,而使农(牧)民遭受损失,使资源受到破坏。这就要使这些资源的发展,建立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稳定基础上。通过控制出口量和收购价格,使出口量稳定,也使国内市场和消费者能够接受。
推进纺织品的深度加工
推进纺织品的深度加工,是改善纺织原料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在行业和结构中,纺大于织,织大于染的状况已经基本得到改变,而印染后整理薄弱和大纺织、小服装的局面依然有待于完善。我们要努力提高纺织品的附加价值,使有限的纺织原料为社会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
要加快服装工业发展,努力提高服装成衣率。目前,按全年生产170亿米布匹计算,我国服装成衣率仅占30%。在出口纺织品结构中按价值计算,梭织和针织服装加在一起约占43%。这个比例是比较低的,不适应内销和外销市场的需要。目前内销服装通过商业供料、外销服装依靠外贸供料的方式,是历史上形成的,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近几年来,在不少地方出现的纺织印染厂办服装厂,针织厂办纺纱厂的老方式,也并非完善的对策。我们要在主管部门的支持推动下,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发展市场、厂厂直供、横向联合和企业集团等办法,不断探索新路子。
努力优化产品结构,一是要“扬长避短”,多发展混纺交织纺织品,少使用短线贵重的原料,多使用长线便宜的原料。二是要努力发展“料轻工重”的纺织品。据测算,如果把棉纱改细一个纱支,全国就可以节约上百万担的棉花。为了促进在原料经济的基础上产品结构的优化,对纺织品的价格管理上,宜采取稳住上游产品价格,放开下游产品价格的办法。在纺织品作价原则上也要相应改进,要从以按原料质和量为作价基础,逐渐加大以工费为基础作价的比重。
强化纺织原料的物耗管理
据统计,纺织品成本中,原料费用要占70%以上。目前,我们每年使用各种纺织原料在500万吨以上,总原料成本在700亿元以上。每节约1%,其数量就相当可观, 就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降低纺织原料消耗是当前纺织企业的迫切任务。近年来,由于纺织管理基础工作的削弱,纺织原料消耗也不够稳定。不少企业的吨纱耗棉已经突破1070公斤,达到1080公斤,有的甚至更高。造成这种状况是有一些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纺织原料混等混级含杂掺假现象比较严重,但是这方面仍是有很大潜力的。我们一些印染厂的产品合格率只有80%左右,一些服装厂的排料利用率也不足90%,企业在这些方面可挖掘的潜力应该说是很大的。
改善纺织原料的保管回收和再生利用也是很重要的。在有些企业中,对回棉、落花等下脚的回收利用就有很大潜力。对一些已经使用过的贵重的纺织原料资源,例如羊毛织物的回收再生,是我们需要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项目。这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也十分重视。我们要发扬纺织工业职工的传统美德,提倡人人节约一两花、一绺线、一寸布的精神,减少以至杜绝对纺织原料资源的一切浪费现象。
目前,我们在纺织生产过程中,对人的要素、资金的要素是比较重视的,但对物的要素重视不够。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这是我们基本的国情。
纺织工业面临原料短缺的严峻形势,尤其要强化这方面的管理和考核。除了要严格考核纺织原料消耗定额以外,要制订并且考核吨纤维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吨纤维创销售收入,吨纤维创利税以及吨纤维出口创汇等指标。这应该成为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作为生产和原料分配、资金分配和基建、技改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和项目评估的重要依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