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普通苏联人的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1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普通苏联人的心声
本报记者 张允文
去年10月,为期两周的苏联之行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普通苏联人对去年5月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满意。他们无不十分赞成“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一精神。
著名的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汉学家们对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开拓的无限前景,表示了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副所长米亚斯尼科夫说,远东研究所隶属的苏联科学院已有260年历史。它的第一位院士是一名汉学家。致力于促进苏中人民之间互相了解和友谊的苏联苏中友协理事会设在该所,而所长季塔连科是该协会理事会的副主席,记者访问时见面的好几位汉学家都是理事。他们对戈尔巴乔夫去年5月访华的准备工作做出了贡献。米亚斯尼科夫谈到两国学者日益增多的学术交流时,兴致勃勃地介绍《苏中关系70年历史文献》这样的大型合作项目。他说,他们的图书馆有不少中国图书的善本和孤本。双方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著名汉学家和外交家列道夫斯基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后在中国从事外交工作,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在回忆那段难忘的经历时显得兴奋而神往。
记者在基辅一家国营农场采访时,农场主席对记者说:“苏联人民始终对中国人民怀有亲切友好的感情。我父亲在世时常对我讲起他早年在国内战争中同中国同志并肩作战的情景。我们之间过去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就让它永远过去吧。”他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表示钦佩。他说,最近有熟人从中国来,说中国市场上什么都能买到,中国已解决了11亿人的温饱问题,真是了不起。中国的改革是一场真正的革命。
莫斯科“海燕制鞋厂”的厂长对中国记者的采访显得分外热情。他也谈到了自己同中国的一些渊源。这位中年厂长幼年随父亲去中国,在兰州生活了一个时期,对那段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他知道中国发生了巨变。他十分希望同中国的同行发展合作关系。他说,中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他正在积极探索这方面的合作。
在驰名全球的基辅巴当电焊研究所,记者得悉,这个全苏数一数二的科研、生产、贸易综合机构同中国电焊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副所长洛巴诺夫告诉记者,他们同中国哈尔滨、沈阳的电焊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都有频繁的学术交流。该所的电焊进修班近几年来接受了来自中国的学生。党委书记贝图什科夫1986年曾随苏联科技代表团访华。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印象极深。他说,中国像一匹奔马,充满了活力。他认为,中国同行进行十分严肃的工作,成绩显著,他个人从事电焊新工艺金属爆破法焊接、切割的研究,而这方面中国电焊专家的工作也卓有成效。他对双方的合作极为满意。
去年5月中苏最高级合晤,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明显。正如一位苏联朋友对记者所说的,我们要站得高一点,才能看清它的巨大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