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爱护地球 保护地球——宋健谈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爱护地球 保护地球
——宋健谈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谢联辉
卢梭有句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世界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表明,人类没有绝对的自由,应该抛弃“自然之主”的虚妄意识,我们连同自己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们不应该忘记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不过是一叶孤舟——地球。今天,世界各地的亿万民众自发地参加“地球日”活动,齐声呼喊“只有一个地球!”就是对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胜利的一种反省。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委会主任宋健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谈起人类的“虚妄”与“反省”。
这位控制论专家接着说,科学已经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的社会发展问题只能在这个永恒旋转的陀螺似的地球上解决,别无出路。他结合自己潜心研究的人口问题,谈起内心的忧虑:人口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命题。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地球生态环境构成最大的威胁。一千年前,世界上仅有2亿多人,现在已超过50亿,若按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发展,一千年后人口将增长千万倍,地球表面平均每亩土地要住上万人。至高无上的人类,能允许自己陷于这种境地吗?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个最终命题:到底地球上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人口?有没有极限?虽然目前学术界、科学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不少专家认为,100亿左右是世界维持合理健康而不算奢侈生活的人口限度。这就是说,至多经过70年,地球上的人口就要达到人类生存的这个临界线,现在哇哇坠地的婴儿进入老年时,就可能陷入“人满为患”的困境。
在记者提到前些时美国国会有些议员利用“人权”攻击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时,宋健激动起来。中国用占地球陆地1/15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1/5以上的人口,这已经是件难得的事。近10年来,我国政府针对世界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根据人口对国土、对经济的压力,把控制人口增长定为基本国策,采取教育为主、辅之以适当的奖惩办法,自觉推行计划生育,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环境的一种贡献。美国一些议员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一而再地攻击,只能说明他们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缺乏责任感,根本不懂人口学这门科学,也不了解中国的国情。
中华民族必须在经济改革紧要关头、人口增长高峰期、生态环境日趋严峻这三者重叠的一二十年间,既要保护好自己生存的环境,又要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这是其他经济发达国家不曾遇到过的。宋健接着说,我国在80年代初就把保护环境同控制人口一起提到基本国策的位置,把治理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我们对解决上述问题充满信心。
宋健在分析治理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时指出,工业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无一例外地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正如美国阿尔温·托夫勒所说:不惜一切代价,不顾破坏生态和社会的危险,一味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靠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来实现。我们不但要为这一代人的福利寻求发展,也要为子孙后代的幸福保护好环境。十几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强化管理措施,在经济发展翻番的情况下,避免了环境污染翻番的灾难,基本上把环境质量控制在1982年前后的水平,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
当然也应该看到,我国仍然面临环境污染蔓延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如果不在控制人口、控制污染、保护生态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多年来在发展经济上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所抵消。
一国大地上的生态环境衰败,受害的不仅是本国人民。怎样处理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宋健介绍,我国70年代后期,马世骏、许涤新、侯学煜、王战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就开始结合国情,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理论为主导,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发展的关系,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寻求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的途径。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已建起大大小小上千个生态农业、生态林业试点工程。实践证明,这种理论是协调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好思路。他说,国家科委这几年在大别山区的扶贫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使这块人口密集的土地,摆脱生态经济恶性循环,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重新建立物质、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密切结合的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是生态经济理论的一次成功尝试。
人与大自然应该和睦相处。现在严峻的事实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的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所剩无几,大量的物种在灭绝。生物资源的破坏,是对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荣的基础的削弱。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与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努力建设自然保护区,以法律形式保护珍稀物种,但有些地区、有些人还是为眼前的利益,没有放下对准珍稀动物的猎枪,没有放下破坏濒危物种栖息地的斧子。这位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十分关心的国务委员指出,物种是人类最宝贵的无法替代的财富。中华大地由于历史和自然等种种原因,繁衍着世界上许多珍稀生物种群,是个难得的物种宝库。为了人类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为了给后代留下一点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模式地,他呼吁有关部门、全国各地加速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珍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可以维持生命的地方。人类寻求经济发展及享用自然界丰富的资源,必须符合资源有限的事实,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宋健说,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