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加强生态经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加强生态经济建设
国际科联环境科学问题中国委员会主席 马世骏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改革与发展。
在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人类对全球环境亦在加深认识,明白了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将取决于对自然支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运用生态学知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正如1987年42届联大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所指出的:“过去三四十年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中很大部分增长是从森林、土壤、海洋和河流汲取原料的,连同工业发展带来的废物,已对生物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发展中国家,一些最依赖于环境资源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发展最快,但减少破坏的副作用的能力甚小。这些相关的变化,已将全球经济与全球生态以新的形式联结在一起。过去我们一直关注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现在我们已被迫不能不关注生态压力——土壤、水域、大气的变化,森林和物种消失对经济前景产生的影响。生态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局部、地区、国家和全球范围内,结成一张无缝的因果网。
如何运用生态学知识缓解制约当代持续发展的矛盾?1987年中科院环境科学委员会结合我国现时的经济体制及群众经验,提出了生态经济建设的设想。
生态经济建设的实质,是把生态学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建设及自然资源管理中,即从国家经济建设的整体利益出发,协调生产、加工、需求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级的循环利用,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并化废为宝,使新产品不断增加,保持自然活力的物质不断得到补充,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列为评价一切建设的准则。
这一设想在我国不同层次(乡、县、区)已经开始试行。农口对已经建立的500多个农业生态试点工程调查表明,这种生态工程充分发挥了物质再生产潜力,得到了各方面赞许;工口的生态工厂也有初创,仅有色工业系统就有30多个工厂达到清洁环境工厂标准,如果进一步提高物质转化率,发挥多层次利用“废物”的功能,即可达到生态工厂目标。生态经济建设被人们称为“迈向21世纪的工程之壮举”。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说它是系统工程,是因为它涉及社会、经济、自然、人口、技术等多种相互影响的因素。我们要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设计、组织全国环保工作的实施,采取标本兼顾、综合治理、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互为用的措施,改变我国的环境面貌,促进工农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