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地球日”的呼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地球日”的呼唤
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 曲格平
1970年4月2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美国有识之士在这天发起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表达了人们对五六十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忧虑。
今天,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亿万民众积极参加的纪念“地球日”20周年活动,是一次更大规模的全球性统一行动,是人们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发出的呐喊。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问题引起人们注意,是在七八百年以前从用煤开始的。但形成公害,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则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产业革命引起的。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公害越来越严重。1962年美国的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是对农药造成生态破坏的警告;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比利时缪斯河谷先后发生的烟雾事件,日本富山镉污染事件,水俣汞污染事件,九州和四国的多氯联苯污染事件等,造成许多人患病、残废和死亡,公害泛滥,震惊了世界。
我国是在看到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的恶果和这些国家广大民众的紧急呼喊之后,才开始对环境问题觉悟的。周恩来总理首先起来破除当时社会上所谓“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产生污染,谁说有污染、有公害,谁就是给社会主义抹黑”的错误观念。1970年他接见日本客人时,在百忙中同一位报道“公害”的记者通宵达旦长谈,了解日本和世界环境污染状况。在周总理指示下,我国派代表团出席了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以世界公害为鉴,看到了我们存在的环境问题。我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从此开始了自己近20年的环境管理工作。1973年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现在回想这段历史,感到十分亲切。
人们呼喊保护地球的20年,也是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发展的20年。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发展中国家加强了环境管理。我国在这期间,把环境保护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以强化管理为中心的路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没有减弱。尽管一些老的环境问题被控制或解决,但新的环境问题在不断产生、出现。过去人们关心的重点放在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上,对这种局部的小范围污染,只要下决心是不难治理的;现在人们关心的却是既多、又广、又杂的污染源和破坏源造成的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及生态环境衰退,是种大范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性质和范围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果说五六十年代的环境问题是第一次环境浪潮,导致了第一个“地球日”,那末几乎席卷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这次“地球日”纪念活动,则是第二次环境浪潮的产物。第二次环境浪潮已经严重地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现在,全球性环境问题不仅是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国际外交活动的热点。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向来以求实、奋进为宗旨。我国政府对国际上保护全球环境的倡议和努力,一直采取认真、积极的态度,并决定通过强化管理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办法,实现自己90年代的环境治理目标。
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长期积累而成的,是工业发达国家近百年来大量排放有害污染物的结果。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一个污染源。保护地球,治理环境,需要国际间共同的行动,真诚的合作。今天,我借“地球日”纪念活动向世界呼吁,希望工业发达国家在本世纪最后的保护环境10年合作中,能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注意保护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