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森林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地球日

  森林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中国林学会理事长 董智勇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自从大自然孕育出人类之后,人一直把森林作为自己生产、生活的富源。人类的自身发展与森林资源的消长紧密关联。森林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重要环境。现在世界上面临的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近20亿人烧柴短缺、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等问题,无一不与地球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相关连。停止乱砍滥伐,救救每年以2000多万公顷速度消失的热带、温带森林,是缓解全球生态危机的一项紧迫工作。
我国自然条件适宜于森林生长,但近百年来森林覆盖率一直没有超过13%。据近期清查报告,我国森林资源赤字日趋严重,可采伐利用的资源已面临枯竭。若按目前成过熟林每年平均赤字1.7亿立方米消耗水平推算,可采伐利用的成过熟林在10年左右将被采光。这不仅告诉人们到21世纪,我国木材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还预示主要集中在我国大江大河中上游地区的成过熟林破坏后,全国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森林生态环境将进一步衰竭。
必须肯定,我国在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40年前,刚刚解放的群众就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修复外强侵略、兵燹之灾破坏的环境。50年代初,河北西部、河南东部、陕西北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各省区,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营造防护林活动,抵御风沙灾害;接着一批科学工作者深入黄土高原,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70年代农田防护林科学营造方式在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农区广泛推广。
为了保护人民改善生存环境、美化家园的热情,党和政府通过国家补贴、群众集资等办法,自1978年起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展开了四大防护林体系工程,总体规划造林面积(包括“三北”第一期工程)近10亿亩,总投资额100多亿元。在中华大地上绘制出一幅雄伟的绿色蓝图:北有连绵13个省市自治区、占国土面积42.4%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东南有沿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长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中部有沿江144个县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经济文化区有太行山总体绿化体系。到2000年,全国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区,都将受到防护林体系庇护。这是中华民族为保护生存环境开展的巨大工程。
特别是8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把绿化祖国,治理山河,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国家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之后,植树造林成了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可喜的是,建国初期森林覆盖率仅百分之一二的平原区,到1988年底已在4亿亩农田建起了防护林网,占平原地区面积的53.7%。在全国918个平原县中,有1/4左右的县达到了林业部颁布的平原绿化标准。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0%左右。
我国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取得的成绩是鼓舞人心的,但全国扭曲了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造成的损失是揪心的。从总体上来看,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在衰退,中华民族生存环境恶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今天,我借纪念“地球日”活动的机会,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森林,支持林业部门的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