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故国情深——访日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1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故国情深
——访日散记
韦野
去年8月我们在日本访问演出,正赶上要过传统的中秋节,加之有几位日籍华人来为佳节演出祝贺,举杯敬酒,畅谈怀念祖国的情意,更加深了节日的思念气氛。至今数月过去了,但友人的音容,笑貌,仍然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中国京剧在日本中小城市演出,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当地报纸为迎接公演,对京剧艺术作了专门介绍,还配发了照片。我们首先上演的剧目是全本《白蛇传》,颇受日本观众欢迎。在更植市演出时,市长宫坂博敏和各界人士在风景优美的一座高山上的“大池自然之家”为京剧团举行欢迎宴会。傍晚七点,各界头面人物纷纷乘车而来。席间市长指着和我坐在同桌的一男一女说:“他是一位医生,中国人,旁边这位是他的夫人,日本人。他们为京剧能在更植首次演出而自豪,主动出力帮助,组织卖票。”我乍一听介绍,即刻感到亲切,随即向他们敬酒致谢,夫妇俩高兴地用汉语和我通话。看样子他有50来岁,个子不高,微胖的身子着西装,显得很得体。妻子似乎有点拘谨,不如他那么自然地像和家里人说话一样随便。他主动自我介绍,说他是天津人,曾长期在医疗部门工作,现下在当地开设一家医疗所,靠行医为生。妻子也是搞医务的,凭他们的医术,生活还过得去。我问他何时到此定居,他毫无顾忌地说:“文革后期,曾在‘牛棚’住过,由于妻子是日本人,‘解放’后只好来更植了。”说话间流露出一种与祖国忍别同难舍之情。他说,他离开祖国时尚未享受到“拨乱反正”的阳光,如若在此之后,他是难以作出和祖国和亲人分别的决定的。时下马上就是中秋佳节,他看到祖国的京剧团来了,像看到亲人似的充满欢欣。他举杯祝贺在团圆佳节来临之际和祖国同胞相逢,高声说:“这是难得的喜相逢,盼祖国繁荣昌盛,祝中日人民友好和睦。”市长见他敬酒去了,向我介绍说,这位医生很爱京剧,得知京剧团要来,花去好多时间到处宣传京剧,动员日本观众看戏,只他一人就推销数百张票。我由此对他想念祖国之情理解得更深了,是啊,一个移居异邦,又长期住在这比较偏远的异邦山区,能不思念生他养他的故土吗?故国的文化和语言教他成人了,这种母亲般的文化氛围有谁能完全忘掉呢。
他举杯敬酒回来了,脸色微红,神彩奕奕,亲热地说:“来,酒逢知己千杯少,值此中秋之际,祝炎黄子孙‘人月团圆’。”我们又同饮一杯。我问:“这‘人月团圆’之语大约出于元代的一首词《怨别离》吧,你记得这首词吗?”他竟然背出了词中的警句:“人美满中秋月,月婵娟良夜天。人月团圆。”我为他的汉文学知识之深而赞叹。他妻子的汉语也说得很流利,我俩的对话她都听懂了,不时颔首笑笑,示意祝贺。但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二天的相遇中。
我不曾想到戏开演之前的一个小时,他妻子来到后台,穿着一身厨师样的服装,戴着白帽,腰束围裙,笑容可掬地来做服务工作。她和另外几位妇女一进后台,就忙里忙外,着手准备水果、点心、饮料和午餐盒饭。日本中部的9月天气是很热的,武功演员一下场就满头大汗。她提着个大茶壶给演员送水,还拿着一叠洒过香水的手巾一次次地递给演员擦汗,又临时增加一台电扇,给汗流浃背的演员扇风。她以日本妇女特有的礼貌,逢人总是和蔼可亲地鞠躬行礼。她特意告诉我,她丈夫今天上班,不能来看第一场戏,不能来照顾祖国亲人,由她代表丈夫来尽义务。说着,她掏出一叠可观的日元作为丈夫的心意,赞助剧团演出。还说,他本想送礼品,考虑她携带不便,不如以此作为对演出的支持。我推辞不过,只得代剧团收下了。这笔款按人民币折算并不多,但联想起主人的心意和对故国的深情,我仿佛觉得这不是钱,也不是礼品,而是一个别国离乡的永远不能再归籍的炎黄子孙的心。我由此想到半月前在松本市首场演出时遇到的一位原籍北京市的78岁的老太太,她18岁到日本长野定居,对京剧有深厚的感情,但60年来不曾看到过。听说祖国的京剧演员来了,她不顾年老力衰,执意要到后台为演员服务,站在化妆室给演员泡茶递饮料,还用她的已经不成句的汉语反复念叨想念北京的心情。她说自己的五个儿女都想念北京,想念北京一代又一代的亲人。她说她听到京剧音乐,就像看到了当年在天桥一起居住的朋友。中秋节前夕,一位40多岁的台湾籍妇女来看京剧,特意先到后台要看望剧团负责人。我和她的会面虽很短暂,但她的言谈举止却留下美好的印记。她抱着一束非常漂亮艳嫩的鲜花,带着耳环,穿着显然是中国式的钉着钮扣的花色妇女上衣,从走廊径直走来。我正好在会客室门口站着,她用纯正的汉语首先表示衷心祝贺演出圆满成功,并介绍自己名叫村山由利子,是从台湾省来的,已入日本国籍多年,现在松本市开办一家中华轻食咖啡馆。她自幼喜欢京剧,喜欢看台湾著名京剧演员的戏,也很爱听北京京剧艺术家的演唱录音。她一连提到了好几位北京著名京剧演员的名字,问他们能不能来长野演出。为迎接河北省京剧团的到来,她动员全家宣传京剧,向人们解释京剧《白蛇传》的故事。说话间她递给我一张名片,让我记住她的名字,并重复说:“记住我是中国人。”我对她的热诚表示了衷心谢意。她随即在名片上写下两行字让我看:“花好月圆,故国情深。”她望着自己送来的鲜花,向我深情地微笑着,然后行日本妇女礼,缓缓离去。开演的锣鼓响了,我忙送她走向剧场,希望祖国的京剧再给她以美的享受。
返回会客室,我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望着这束别致而特殊的鲜花,我久久思索着,看样子是刚从花铺买来的,青枝嫩叶水灵灵的,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白的,粉的,各种花簇拥着,争艳夺目。我难以叫出这些花的名字,在国内似曾见过,但此时却觉得异常新鲜,独特,俊美,仿佛都是会说话的仙子,向祖国诉说着依依怀恋的心境和向往。月中的桂子想必是有知的,要不,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唤起人们“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盼望花好月圆的思绪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