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一号岗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一号岗哨
在列宁墓的入口处站立着持枪的哨兵。这里是苏联国家重要岗位——一号岗哨。
每天,无论是来自苏联辽阔国土的各族人民、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肤色的劳动人民,他们来到莫斯科后会不约而同地走向这里——红场——列宁陵墓,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瞻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守卫列宁陵墓的班哨由3人组成:班长和2名卫兵,一小时更换一次。每过一小时,在寂静声中都能听到从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基大门走出的换班哨兵那有力的步伐声。这时所有停留在红场的人们会奔向列宁陵墓,亲眼目睹这一庄严的换岗仪式。人们无不赞叹哨兵换岗的精神姿态,他们的队列步伐准确无误,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在陵墓门前换班哨兵停下,随着咔嚓几声响,手中的枪以统一的姿式紧贴在腿边……就在这时,在静静的红场上,在陵墓上空响起了克里姆林宫钟楼的宏亮的自鸣钟声:哨兵正式换岗。
在过去的66年里曾有7000多名哨兵守卫在列宁陵墓前和水晶棺旁。
1924年1月27日,当列宁的战友们将放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送进陵墓时,第一批哨兵开始守卫这被命名为一号哨的国家岗位。哀悼的那天,在陵墓旁站岗的是红军学员格里戈里·科布洛夫和阿尔雪季·卡什金。他俩就像国家重要岗位上其他许多哨兵一样,后来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奔赴前线,勇猛杀敌。
如果将所有在一号哨站过岗的哨兵召集起来,他们就会以当时见证人的身份讲述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他们告诉说,在1924年6月18日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前夕,许多国家的老革命者们云集在列宁墓旁。在此,加里宁说道,“伊里奇逝世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强大的武器——他的遗训,留下了忠于他未竟事业的千百万军队”。
哨兵们还讲述了一件事。1924年8月1日,在庄严的乐曲声中,弹痕累累的巴黎公社最后一个营的一面红旗被送到了列宁陵墓,被安放在列宁的水晶棺上。这是巴黎无产阶级革命者送给莫斯科工人的礼物。将这一宝贵的遗物送到莫斯科时,保存该遗物的巴黎第20区的共产主义者们宣誓,将不遗余力地捍卫俄国革命和全世界无产者的胜利。
1941年11月7日,从列宁墓奔向前线的军事阅兵的参加者们,以列宁的名义投入了保卫祖国的神圣战斗。以列宁的名义,他们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法西斯分子。1945年6月24日,在红场举行胜利阅兵。在胜利者们的第一排横队里走着以前的一号哨的卫兵——苏联英雄弗拉基米尔·鲍里索夫、瓦西里·布特科夫等。在胜利的鼓声伴奏下,200面被消灭的希特勒兵团和各级部队的旗子抛在这里,就好像胜利的苏军将士们向列宁报告,他们光荣地完成了他的关于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遗训。
现在,一号岗哨的卫兵们以前辈们、前线英雄们为榜样,发奋学习,遵照列宁的嘱咐刻苦钻研军事。哨兵们引以自豪的是国家给予了他们崇高的信任——成为苏联最受人尊敬的哨兵。苏联士兵阿列克谢耶夫和雷别尔,长得十分相象,一样的个头,同样强壮的体格,都长有一双深蓝色的眼睛,如同孪生兄弟一样。阿列克谢耶夫出生在车里雅宾斯克,毕业于铁路学校,是一名电气机车司机的助手。雷别尔生长在爱沙尼亚的金吉谢普城,入伍前是列宁集体农庄的拖拉机手。他俩在部队里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刚入伍时,”——雷别尔用略带乡音的俄语说,——“我在信中高兴地告诉父母,我站在了列宁墓大门旁的岗位上。起初他们当然不信。为了搞清事实,过了几天母亲真的来到了这里——莫斯科。她从火车站直奔红场。怎么就这么巧,好像她就知道,那天正好是我的岗。我们母子二人在列宁墓旁相见了,尽管母亲不好意思地说:‘真是你呀,儿子。’但可以看到她那嘴角微微带笑,眼睛里分明是流露出祝贺的神色”。这时我心里说:“妈妈,现在你见到事实了吧!”她笑了。之后,雷别尔的母亲见到了指挥官,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流着泪说:“我的儿子怎么这么幸运,要知道在家里他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可现在竟成了列宁的卫士。”
的确,一号哨的卫兵们大多是普通的小伙子,是昨天的联合收割机手、车工、学生。总之,他们都是普通的苏军一兵,不寻常的是他们的服役、他们要守护好国家的重要岗哨,让世代人民能够永远瞻仰革命的导师列宁!
             (跃平 秀丽 编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