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方兴未艾的我国咨询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1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方兴未艾的我国咨询业
1980年7月,宝钢从淀山湖引水方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1981年底,在施工过程中,上海科技界强烈要求有关部门郑重考虑原方案的利弊,并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咨询论证。1982年,上海科技界组织有57个单位、126位专家参加的多方案论证,最后确定采用了新的取水方案。新方案投资比原方案节省5000多万元。由此一项追踪决策的科技咨询论证开始显示软科学的威力。
我国现代咨询业尽管经历短暂,却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已有各类咨询机构1000家以上,他们遍及经济、科技、外贸、工程、法律和社会诸领域。专职咨询人员达7万人,业余咨询人员有几十万人。目前,国内一些咨询机构,已被接受为世界银行正式登记的国际性咨询公司。
较早建立的上海社科院咨询中心,几年来已完成重大课题项目百余个。上海工业对外咨询服务公司,几年来已建立起国内外4000多家客户网络,与国外40多个城市的商会建立了联系。
上海一项咨询调查表明,每投资1元钱的咨询费,所获得的直接产值为496元,所获得的利润收入为102元,仅全国科技系统,1986年完成的咨询项目达54860项,为国家创造的经济效益每年达200亿元。
据对上海市咨询行业调查,社会服务和文化生活类型的咨询机构已占34%左右。这表明现代咨询业已经走向社会。南京市每天约有50位年轻人要拨通设在该市团委的青年心理咨询电话;在杭州,患病的人愿意花三元钱向咨询单位询问较好的医院或医生;在上海,人们愿意就难以启齿的性生活问题求教于咨询部门。
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我国现代咨询业,还存在着诸多局限和问题。据专家分析,我国咨询业的主要局限表现在咨询内容、咨询范围和体制等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为手段落后、经营粗放、独立性差、政策法律不完善和缺乏训练有素的咨询队伍等。
咨询界人士经过全面分析后认为,符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咨询业,其发展趋势必然走向“社会化”。它有三大益处:一是不占国家编制,二是不吃国家“大锅饭”,三是可以导致决策咨询的超脱化,使咨询工作真正实行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4月14日《经济参考》张伟弟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