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大城市与小村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2
第8版(副刊)
专栏:世纪风

  大城市与小村庄
曹世钦
有的时候,沉思默想也是一种乐趣。
那天,窗外飘着雪,我坐在屋里翻看全国地图,地图上只有大中城市、县城和重要村镇,那许许多多小村在全国地图上是找不到的,于是,我在沉思默想中又去了我曾去过的那些小村,那些四季景色不同,人欢马叫,朝气蓬勃的小村。
最令我思念的是塞上那些小村,它们远离京津大城市,可是那里的人却常常提起京津来,这个说:“我逛过北京王府井。”那个说:“你逛过天津劝业场吗?我就逛过。”要么就指着一件衣服说:“嗯,瞧呀,大城市里的时髦服装。”尽管能听到这样的议论,从村东数到村西,真正到过京津两市的人毕竟不多。
别看很多人没到过京津两市,可是他们对京津的感情是很浓很深的,我在几个不同的小村里就听到过这样的话:“俺们在小村里植树造林,你们在大城里少受风沙。”
乍一听,这两句话很简单,回味起来又觉得很深刻。因为它道出了社会主义时代的小村庄与大城市的亲密关系。
我被这样的话感动了。像是被饱含情感的诗句震撼着心灵一样,我记住了,还常常咀嚼回味。尤其到了春天,北方的风卷起沙尘漫天飞舞,这时候我就越发想到了塞上那些小村和小村里的人们,几十年来,他们年年植树造林,绿色林带不断成长起来,高低远近,一行一排,宛若一队队身着绿装的“战士”。我也仿佛看到了林带与风沙的搏斗,其森然雄伟的形象,恰似勇士们在疆场上拍马舞刀的形象。从西伯利亚刮来的风沙,该有多少被缚在绿色“战士”的脚下,风停后人们看见,每个绿色“战士”都穿上了一双沙棉窝。想想看,这对于京津两大城市有着多大的益处呢?
没走出过大城市的人,没去过塞上那些小村的人,很少有机会感受到那些小村为大城市在各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更少能感受到小村里的人们对大城市的感情,那是一种纯朴剀切的极其可贵的感情。这种感情,只从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那样常见的程式里是感受不到的。
我常常想,久居大城市的人,都有一种幸福感,一种快乐感,而这种幸福和快乐,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这多种因素之中就包括了那些小村为大城市所做出的贡献。我又觉得只这样想还不够,需要再往深处挖,那就是许许多多小村里的许许多多的人们,心里总惦记着为大城市做些有益的事情,他们的美好心愿与美好行动,让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思想起来,觉得这就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更让我们不能不称赞他们的功绩,然而,他们的功绩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称赞。
每当这样沉思的时候,也有苦恼袭上心头。比方说,我想用一首短诗或者一幅小画,把小村里人们的美好情感表现出来,苦思不成,真有“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的那种苦恼。于是,也只好在沉思中再到那些小村里“旅行”一次,感受一次,再领受到那里人们美好感情的冲击,从中获得回味的甘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