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拒腐防变旗更红——今日好八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4
第1版(要闻)
专栏:

  拒腐防变旗更红
——今日好八连
新华社记者 揭衍珍
“南京路上好八连”,响亮而又熟悉的名字。
27年前,国防部为她命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她赋诗题词,作家把她的事迹搬上了银幕……
岁月流逝,没有磨去八连的光彩。江泽民总书记看望八连时希望全党全军的同志,都要像好八连那样,拒腐蚀,永不沾,在新的历史时期,经受住新的考验。4月18日,李鹏总理挥毫题词:“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艰苦奋斗,拒腐防变。”
又进南京路
1989年8月,好八连第4次回到了南京路。
如今的南京路,既不像解放之初好八连第一次进驻时的“资产阶级大染缸”,也不像六七十年代进驻时看到的“红海洋”。展现在指战员面前的是改革开放的新景象:中外合资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国营的、个体经营的商店鳞次栉比,不同肤色的红男绿女摩肩接踵,十里长街像一条流光溢彩的河……好八连官兵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甚至有的说,恨不得多长几双眼睛。
就在他们眼花缭乱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件一件发生了:
一天,新战士谢世斌在南京路执勤,几个穿着时髦的青年挑逗他:“你口袋里空空的,没有钱神气个啥?”哪知谢世斌入伍前是个个体运输户,来部队时身上带着六七千块钱。出于卫兵的礼貌,他当时没有驳斥这几个小青年。一肚子的气直到下岗也没消去。回到宿舍,小谢从被子底下抽出一大叠人民币,往桌上一摔:“老子也有钱!”随后就去逛商店、下酒馆,扬言叫他们看看,当兵的也有钱。
在八连,人人都有一个针线包。作为连队的“三件宝”之一,几十年来干部战士走到哪带到哪。可是回到南京路没几天,有一个新战士却把针线包扔掉了,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都是过时的老皇历了,现在该更新一下观念了。”
这些情况被连队党支部看到了。是啊!改革开放给南京路带来了生机和繁荣,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消极的东西。两种思想、两种作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战士。于是,他们组织官兵在课堂上、连史室里,学习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读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参观连队的传统实物展览。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看到连队的老同志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节衣缩食的事迹,不少新战士眼圈都红了。谢世斌说:“有钱胡花是败家子的习气,艰苦奋斗才是革命战士的本色。”他从此以老同志为榜样,每月津贴费除买些生活必需品外,剩余的全都存进连队小银行。丢掉针线包的新战士也把“传家宝”从床铺底下拣起来,洗净晒干。
“你唱你的新调调,我靠我的传家宝”。这是八连官兵的共同口号。不管社会上的宾馆、酒吧、卡拉OK如何吸引人,干部战士毅然背起木工箱、理发箱、补鞋箱走街串巷。当消费热像浦江潮般涌向南京路时,八连“小银行”的存款却在急剧上升。战士们说:“我们日子过紧点、艰苦点,整个国家就能宽裕些。”
节约箱与进口小汽车
在八连营房边的操场上,停放着某单位百辆日本进口高级小汽车,任凭风吹雨打,长期无人问津,部队还担负着警戒的责任。而在几步之遥,八连有名的节约箱就立在营房门前。这多少有点讽刺意味。这件事在连队引起过议论:一针一线有人抓,几千几万无人问。这样的大环境,连队又怎样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八连党支部不忘前辈人面对“糖弹”的猖狂进攻敢打主动仗的精神,点点滴滴,优化小环境,影响大环境,让优良传统在军营立足生根。
有一次,八连奉命参加上海市重点工程华亭宾馆的施工,官兵们干活挥汗如雨,保质保量。休息时,三人一组、五人一队蹲在建筑垃圾上面找“宝”。废铜屑、零头电线、大理石片、毛毡边料……凡有用的都一一拣出来。八连的作风感染了整个工地。工地上大手大脚的现象一天天少了,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人好事却多起来了。
这样的事在好八连并不新鲜。连队仅有的一辆自行车已老掉牙了,干部照样骑着它到市区参加社会活动,不舍得花钱更新换代。八连有个好规矩,上级机关来人一律不破费。这两年,上至总部首长、下至参谋干事,在连队就餐,都是遇上连队吃啥就吃啥,从不另加菜。这一切在军内外被传为佳话。
草鞋退役与草鞋精神
八连对传统的态度不是凝固不变的。他们提出,要继承传统的本质,不追求传统的形式。草鞋不穿了,草鞋精神仍在,就是最好的说明。
穿着草鞋在南京路上巡逻,曾经是八连的骄傲与光荣。然而,近几年,干部战士渐渐地不愿穿草鞋上街了。党支部成员也觉得穿草鞋不大合时宜,但又怕别人说他们丢掉老传统,只好免为其难穿在脚上。到后来,只有指导员袁贤祥一人还穿着。
1984年初,杨尚昆披着满身的雪花来到八连。当连队干部面露难色地把战士不愿穿草鞋的事向杨副主席汇报后,他笑笑说:“多少年里,‘左’的东西害人呐!”又说:“老百姓有句话:‘经是好经,让下面的歪嘴和尚念歪了’,你们不要当歪嘴和尚。”末了,他顺手提笔题词:“‘好八连’好作风代代相传”。
杨副主席的一番话,使八连官兵头脑清醒了。他们开始用实事求是的眼光“检验”自己做的事情。宿舍墙上的一面大镜子,竟用报纸糊起来;两个战士在图书馆看书,时过中午,一位中年妇女把自己带的面包分给他们吃,竟被他们斥之为“糖衣炮弹”。这种穿草鞋走弯路的教训,使八连的后继者们猛然醒悟: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不能只注意形式和方法上的模仿,而要注重继承传统的本质内容。
尘土一旦抹去,传统的精华熠熠闪光。
海滨,全上海警备区部队比武,八连一举夺得队列教练、5公里全副武装越野和连战术训练的3项冠军……谁都清楚这是艰苦奋斗精神结出的硕果。
奋斗,才是好八连传统的实质。打硬仗需要它,挑重担需要它,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同样离不开它。28名开始连正负数也搞不清楚的战士,参加了高中班的学习,硬是以拚的勇气,钻的巧劲,拿到25张结业文凭。班上的老师不胜惊讶地说:“到底是好八连的兵!”
今天的八连战士,脚上没有了草鞋,的确良军装上也很少有补丁;这和当年的老战士多不相同!然而,当看见他们在交通现代化的南京路上用板车为孤老送粮的时候;当看见他们在酷暑里为商店运瓜10吨而不尝一口的时候;人们又觉得他们酷似当年的好八连!一种内在的气质,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
这是发生在喧闹的淮海路上的一个故事。八连即将退伍的老战士沈宁在商店购物时发现,商店墙角边有一只皮夹,打开一看,里面有70元钱。他在原地左等右等,不见失主认领,就按连队处置拾物的惯例,返回部队驻地交了公。有人开玩笑:“你晚上就要乘车退伍了,不上交谁也不知道!”沈宁认真地说:“如果不知道的事就干,社会上不到处是偷贼!”
下士给养员唐轶伟在街上买了10公斤芹菜,每公斤5角,应付款5元。但卖菜人却给唐轶伟开了一张6元的发票,并说:“只收款5元,下次再来。”唐轶伟明白:一元钱可白拿,但一元钱留下的污点是擦不掉的。他严肃批评了卖菜人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并要他重开一张菜款5元的发票。
一个深秋的夜晚。上海北站入口处,张立新警惕地巡视着。一个中年男子拖着鼓囊囊的行李袋走来了。原来,他行李袋里全是倒腾的“外烟”。当张立新领着这位“倒爷”走向工商管理所的途中,那人突然提出给张立新15条烟,请求饶了他。张立新拒绝了:“你要认清,我是八连的兵!”
这就是好八连战士。尽管一个月只拿十多二十几元的津贴,但从不贪占一分钱。相反,当四川地震的电波飞来,他们捐衣捐钱。南汇六灶乡遭到龙卷风袭击,官兵们立即凑了钱送去。浙江宁海洪水成灾,他们又一次献出微薄的津贴……
八连的新一代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给连史增添着光辉的续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