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顾客至上”生意兴隆——美日企业争夺市场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顾客至上”生意兴隆
——美日企业争夺市场一瞥
刘绪民
当前美国许多企业家为了招揽生意、与日本争夺市场而大肆推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有的人甚至把90年代称作“消费者年代”。有的认为,只要做到“顾客第一”,企业就会成功。
“顾客至上”的竞争意识并非新的概念。早在70年代,日本便开始从“就这些东西,买不买随便”的服务思想中解脱出来。日本企业在打入美国市场时,尽量设法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使它在美国消费者中建立信誉。1973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开办一个设计中心,按照美国人的爱好来改进它的汽车。当美国的汽车公司发现它们的老顾客纷纷开着丰田汽车上街的时候,这才恍然大悟,下决心改变其经营方式。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是蒙受日本竞争打击最重的公司,1980年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1978年的23.5%跌落到17.2%。于是该公司决心在“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上紧追日本。1980年该公司在加利福尼亚曾召开过一次消费者座谈会。据当年该公司会议主持人回忆说,“会议总的气氛是我们使他们失望。更糟糕的是,一位青年人说,‘我没有福特汽车,也不知道谁有,我从来没有坐过福特汽车。’”这件事曾引起福特公司震动。当福特公司在发展“金牛座”和“黑豹”汽车时,设计工程师邀请了大批消费者来评价原型。其中有的消费者抱怨说,这种车的后座因没有下脚的地方,经常磨损乘车人的鞋子,设计工程师便把前座底层弄斜,扩大了座位调整器之间的空间,并把调整器用光滑的塑料代替金属。这一改进受到买主的欢迎。由于不断根据顾客的意见改进产品,福特汽车最近5年来已成为加利福尼亚州销路最好的车子。
重视“以顾客为中心”竞争意识的美国公司不仅福特公司一家。底特律柴油机公司连年亏损,1987年该公司领导要求所有的经理和推销人每天必须同4个消费者进行联系。该公司还邀请40多家独立经销人员参观新建仓库,采纳了消费者提出的250条合理建议,使仓库把发动机部件的交货时间从5天缩短到3天。去年这家公司销售量大增,赢利达2100万美元。市场份额也从1987年的3%增加到1989年的6%。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