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老名牌产品也要“变”——访贵州遵义董酒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老名牌产品也要“变”
——访贵州遵义董酒厂
胡跃平 刘星
在目前市场疲软、消费者由盲目抢购变为有比较选购的状况下,许多过去被称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老牌名特优产品,也同样面临着“怎样保持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变滑坡为爬坡”这一难题。
为此,我们走访了以生产国家级名酒“董酒”而闻名中外的贵州省遵义董酒厂。
“只有变才会有活力,只有变才会有发展!”副厂长王荣刚对此谈了他的看法和该厂的做法:“变,不光指产品结构、品种的变,还包括产品外观形象的变。”据他介绍:全国13种名酒中,已有几家正在作这方面的准备。
然而,变,要担多大的风险!
凡搞企业的人都知道: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名牌产品除以优良的内在质量作基础外,其包装装潢等外观形象也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而一种包装装潢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就会形成一种识别习惯,并逐渐演化成一种惰性观念:老牌名特优产品的外观形象不能改变。
“不变不行!老牌名特优产品不改进,就不能适应消费者不断增长的艺术审美力,就会掉队甚至被淘汰。”王荣刚副厂长介绍说:全厂已紧迫地感觉到这一问题。
近年来,该厂在“变”上作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产品结构上,不但坚持在提高产量、加强质量上下功夫,还推出了中档“董窖”、低度“董醇”等适应不同消费习惯的新产品。后来,他们又在包装装潢这一传统的、敏感的领域里开始了新的跨跃。
1989年初,遵义董酒厂向全国发出征集改进“董酒”包装装潢设计稿的启事,希望广大专业、业余工艺美术者们拿出力作,为帮助“董酒”革新面貌,增强竞争力,使之从内在质量到外观形象都堪称国家级名酒而献智献技。
董酒要改包装?一些人闻讯感到新奇甚至茫然,而更多的人却由此感受到: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传统观念上的一次变革。至于那些毕生从事工艺美术事业、为缩小祖国在包装装潢艺术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而奋斗的工艺美术者们,却是感到了振奋,看到了中国包装艺术又一新的发展前景。短短7个月中,遵义董酒厂收到了280多件来稿。面对风格各异的众多精品该如何选择?遵义董酒厂的领导与请来的9名专家、工艺师组成的评议组进行了商讨。“我们既要创新,富有时代感,也要注重国家、民族和董酒自身的特色,还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有长远眼光。”王荣刚在厂长陈锡初的支持下提出了这一原则,并与评议组一起拟定了三要性:特色性(有董酒自己的特色,不与国内外其它产品雷同)、艺术性(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适应性(适合国内的制瓶工艺、包装材料及本厂的生产线)。
几经斟酌,数番比较,综合优点、博采所长,“普通A、B型”和高档礼品化的“豪华A、B型”及“豪华低度”“豪华董窖”6种方案被确定了。它们有的采用了传统的贵州腊染与江西景德镇青花瓷器相结合的风格,显得凝重、端庄;有的采用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扇型风格,显得潇洒、大度;还有的雅致;有的粗犷。不光具有实用性、装饰性,还便于携带、不易破损。当然,在线条、瓶口、瓶盖等处也吸收了国际流行型的长处,形成了“董酒”自有的风格。
“变”实现了。但消费者能接受吗?前面所说、所虑的“风险”就要被检验了。王荣刚及同伴们走访了经销部门、消费者乃至个体市场。他欣慰地告诉我们:今年春节期间,一个车皮的新包装“董酒”发往浙江温州,他本人也随后前往实地考察,亲眼目睹了新包装“董酒”被一抢而空的盛况,亲耳听了人们的赞誉。
历史是在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观念也同样如此。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态度去对待历史,也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去看待消费者的审美、辨别力。新包装“董酒”的芳姿,此处不再赘述,消费者们尽可亲眼见识。关键是当你面对着容貌一新的“董酒”时,感受到的不仅是它的新、变,而是一种更深、更有意味的东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