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朋友之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5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朋友之声
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有一个为吸毒者、企图轻生者及艾滋病患者服务的“中心”,每天平均接到25至30个电话。一批善于解人之难和热心助人的志愿人员在这里工作。他们认真解答求助者的疑问。
“中心”收到关于吸毒问题的电话较多。多数情况是受害者的家属(一般是母亲)或亲近的朋友询问该如何对待吸毒者,到何处求治等。如果是瘾君子本人打电话,就会得到更多的关照,因为这意味着他承认自己染上了恶习,这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求助者愿意的话,可以亲自到“中心”接受连续治疗,每周只需象征性地交500比索(约合1.2美元)。第一阶段的治疗约3个月,如果他们同意,戒毒后可以到车间去学习一门谋生的技术。有一些患者在完全康复之后,成了“中心”的合作者,热心帮助别人。
随着社会上自杀现象增多,“中心”增加了一条称为“生命线”的直线电话。1989年1至10月,哥伦比亚有960人自杀,其中387人是16岁以下的少年。“中心”的工作人员指导家属如何对待有轻生念头的人,如果是求助者自己打电话,“中心”设法从心理学角度宽慰他,说服他放弃自杀念头。他们计划不久之后,也为这些人提供紧急救助服务。
近年来,一些人染上艾滋病,可又不敢告诉家人或朋友,害怕受人歧视。“中心”开设了一条电话线,免费向求救人员介绍有关艾滋病的情况及提供咨询。多数人打听病症的表现及何处可以进行检查,一般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10年前,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奥古斯托·佩雷斯博士受国家麻醉品委员会的委托,对戒毒运动进行了一项调查。之后,他便产生了为社会上的吸毒者设立电话服务,进行指导的想法。两年前,在有关部门及一位瑞典慈善家的帮助下,第一条为吸毒者服务的电话线在安第斯大学心理学实验室开通。后来,“中心”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扩大了服务项目。
“中心”开设以来,已对数百人给予指导和救助,使他们放弃了吸毒的恶习或轻生的想法,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中心”被誉为“朋友之声”、“求助者之家”。                  
   (彦忠编译)
(附图片)
图为“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患者提供咨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