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数万职工披荆斩棘十二年成效显著 古交矿区建设进度快质量好 以矿区为中心形成现代化城市雏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8
第1版(要闻)
专栏:重点工程巡礼

  数万职工披荆斩棘十二年成效显著
古交矿区建设进度快质量好
以矿区为中心形成现代化城市雏型
本报太原4月28日电 记者王艾生报道:建设中的国家重点工程——古交矿区建设进度快、质量好。12年前,这里还是吕梁山东麓的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原,如今展现在眼前的已是一座具有现代化雏型的城市——山西省古交市。
1978年8月,开发古交煤矿区被列为与宝钢、大秦铁路线同一等级的国家重点工程。次年,一支由2万人组成的煤矿建设大军,打响了开发地下“乌金”的战斗。
古交,已查明蕴藏50亿吨优质煤。煤质好,煤种全,易开采,低硫,低灰份,是主焦煤。国家总投资33亿元,到1993年全部建成,总产原煤1650万吨,全部入洗为精煤。古交成为我国最大的焦煤基地,它的产量可以供给全国冶金焦1/4原料。
古交的开发,是我国煤矿建设史上进度快、质量好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参加古交矿区建设的二十几家设计单位和30多家施工单位,以工人阶级英雄气概,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抢时间,争进度,一切为了快建成,早出煤。截至1989年底,全矿区已完成投资20.03亿元,井巷进尺17.89万米,土建工程竣工面积115.87万平方米。到今年9月,全矿区可形成125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
古交矿区建设者因地制宜,勇于改革。他们采取“井上多开口,井下多摆头,抓联锁,抢贯通”施工方法,及多种工艺新技术,使开发岩石平巷工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5%,斜巷工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已建成的西曲矿井减少初期工程量6080米,将建成投产的马兰和东曲矿,减少初期工程量1.3万米,节省投资4000万元,平均缩短工期2年半。
古交的矿建队伍,来自汉、回、苗、壮等10多个民族。他们热爱矿山,热爱古交,乐于奉献。被称为“矿山铁人”的井下采煤工亢龙田,十几年如一日,年平均出勤356天,并出义务工482个。1986年12月25日晨,采煤工作面即将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他不顾个人安危,带领矿工奋战3个多小时,终于制止事故。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古交矿区的开发和建设,带动和促进了古交市的诞生和发展,形成了以西曲、马兰、屯兰、东曲、镇城底五大矿井为轴心,拥有20万人口的城区。太原至古交以及矿区专用的49公里铁路已全部通车。古交矿区及连接太原等地的二级公路已修通80余公里。沿汾河两岸修起防洪堤坝,筑起横跨汾河及季节河的大小桥梁51座。320多幢职工宿舍及单身职工楼拔地而起,现代邮电通讯设施、煤气厂、巨大的引水工程及污水处理厂……正在兴建。
矿区的开发,带动了古交市的建材业、运输业、轻工业,食品业、加工业、服务行业的发展,乡镇企业也应运而生。过去穷乡僻壤的人们,也开始关注商品信息,为矿区服务的农业悄然兴起,新辟菜田6000亩,旺季蔬菜基本可以满足供应。1989年古交市工业总产值2.57亿元,比1978年增长20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