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荀艺长荣”——记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8
第3版(综合)
专栏:

  “荀艺长荣”
——记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
本报记者 龚永泉
90年代第一春,对宋长荣来说是“好戏连台”:1月初,江苏省剧协为他举行了舞台生活40周年庆贺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写来贺辞:“荀艺长荣”。2月中旬,宋长荣又荣获首届江苏省文学艺术奖。
宋长荣主演的《红娘》已演出1300多场,多次进京,两次赴港,宋长荣因此赢得“活红娘”的美誉。难能可贵的是,他出名后,一如既往认认真真地演戏,正正派派地做人,实践着自己的心愿:“身不离土,心不离团,艺不离德。”
身不离土
宋长荣所在的江苏淮阴市京剧团为节约开支,多年来外出演戏都是自带行李。全团几十个人睡的都是大通铺,装台、打扫卫生、贴海报、拆台,大家动手干,当上了团长的宋长荣也不例外。
宋长荣“身不离土”是不分团内团外的。有一天,他陪师妹刘长瑜等去江苏某地参观。过了一会儿,大家忽然发现他不见了,后来才知他去打扫厕所了。
心不离团
京剧《红娘》搬上银幕后,文化部奖给剧团一万元。有关领导明确表示:要多给宋长荣一些。团里全体演职员经过讨论,认为宋长荣吃苦最多,多分奖金理所当然。可宋长荣坚决不同意,他说:“功劳是大家的,我只是其中一员,一分钱也不能多拿。”剧团在济南演出时,剧场按惯例要多给宋长荣一些报酬,他也婉言谢绝。
有一段时间,有人不止一次拉他去“走穴”,报酬不断加码,都被宋长荣断然拒绝。他说:“艺术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演戏。为票子演戏,路就走歪了!”
宋长荣老伴王长珍年轻时是小生演员,经常同宋长荣配戏,后改任化妆师。每次外出演出,当地党政领导接见、座谈等活动,邀请他们夫妇二人同往,他总是让老伴留下。他说:“她只是个普通工作人员,你们不要因为我而给她特殊照顾!”
艺不离德
宋长荣认为,现在农民富裕了,对文化生活要求迫切了,应该多为他们演戏才对。在如东石港乡演出时,宋长荣听说很多路远的农民也想看他演的戏,就带着十几名演员赶到偏远山村义务清唱。在农村演出,宋长荣与在城里演出一样,兢兢业业,从不马虎了事。剧团添置了一套新的古装云肩,有人好心地建议在农村演出还是穿旧的,新的留着在城市用,宋长荣坚决不同意。他说,对观众要一视同仁,农民是最广大的观众,我们要对他们负责,不能另眼相看。
一年初冬,宋长荣率剧团到海防前线演出,露天场地,海风呼啸,有人劝他在绸戏装内加一件毛背心,他执意不肯。他说:“那样做会影响演出效果。下基层演出也要同在大舞台上一样严肃。”一场戏演下来,手脚都冻麻了,他连夜吃了点药,第二天又照样登台。
宋长荣技艺精湛,目前已有南京、南昌、济南、天津、哈尔滨等地6位青年演员拜他为师。在庆贺宋长荣舞台生活40周年座谈会上,几位弟子说,宋老师不仅教我们演戏,也教我们如何做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