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活力的源泉——记重庆市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30
第2版(综合)
专栏:

  活力的源泉
——记重庆市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
新华社记者 李维平 本报记者 陈华
重庆市工会系统最近算了一笔帐:6年来,全市近7000个单位的百万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80多万条,节约资金、创造价值达6亿元人民币。
重庆百万职工以他们的亲身实践告诉人们:职工群众的主动参与和生气勃勃的创造,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一)
1987年,摩托车市场突变,生产“建设”牌摩托车的重庆建设机床厂销售陷于困境。当时,厂摩托车研究所正研究改低架50型为高架50型。按惯例,开发一个新品种的周期最快也得半年。但市场却不能给这么多时间。“摩研所”按程序试制的同时,职工也在动脑筋。21车间职工自动成立了技改组,很快就对低架车的材料作出改进,在三个月内试制出了新产品高架50—Ⅱ型车。新车款式新颖美观,技术合理,很快在市场走俏。1988年,这个型车投放市场,为企业盈利4000万元。
工人们以“一条小建议,一片主人心”的赤子之情,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兴衰紧紧连在一起。重庆钢铁公司第三钢铁厂工人钟锡昌,平时爱观察、动脑子、找窍门,听到吊放的钢管声响大,他就想方设法提方案降低噪音;看到电机电源线插头壳经常损坏,他也及时提建议解决。这位主动为企业分忧愁的普通工人,仅1989年,针对厂和车间经营、管理、劳保等方面提出了103条建议,企业采纳了45条,解决了生产管理中一些难题。
(二)
重庆嘉陵机器厂是个近万人的大企业,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面对企业今天的地位和成绩,厂长感叹地说,嘉陵厂之所以能够腾飞,是因为有坚实的双翼:一翼是强有力的承包集团,另一翼是依靠广大职工群策群力共同创造所形成的合力。
几年来,重庆市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与过去相比发生了4个变化:建议者由生产一线工人为主体扩展到全企业职工;建议领域由生产过程扩大到经营生产的全过程;建议内容由主攻低质高耗触及调整产品结构;这项活动由群众运动涉及现代化管理的系统工程。
南桐矿务局在把承包机制引进群众性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中,于1985年就采取按建议的完成数、采纳率、实施率、经济效益4个指标,由局行政和工会分别同二级单位的行政、工会签订合理化建议承包合同书,定期进行考核奖励。
(三)
职工群众合理化建议活动不仅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素质,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造就了一批能人。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牟绍荣,原来是重庆峡江工业公司的普通工人,凭着一颗爱厂如家的心,靠着一股钻劲,他解决了峡江牌热水器生产中一系列问题。他创造的“无搭边多功位连续模”,把四道工序变为一道,把三套模具变为一套,仅此一项,就为工厂节约41万元。厂里破格授予他助理工程师职称,并提拔他为设计室主任。
重庆许多企业把合理化建议作为职工进档升级的依据,一批革新能手被授予技术职称。许多职工从这一活动中尝到甜头,更激发起他们学习和提高的自觉性,据不完全统计,在重庆百万职工中,有60多万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边劳动,一边刻苦自学,提高了素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