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高山流水有知音——听中华雅乐音乐会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30
第4版(副刊)
专栏:

  高山流水有知音
——听中华雅乐音乐会有感
乔建中
为缅怀我国老一代琴人四十年来在古琴艺术上的业绩,最近在民族宫举行了“中华雅乐音乐会”。音乐会以琴乐为主,同时还有埙、箫、笛、箜篌等古代乐器的表演和琴歌、古曲的演唱。艺术家的精湛技艺,赢得中外听众的一片赞誉。
在我国,琴(即七弦琴,也称古琴)、琴曲、琴谱、琴韵、琴论、琴制,统称“琴学”。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领域,“琴学”渊源之久远,蕴积之深厚,包容之广泛,藏量之浩繁,其他古典艺术形式是比不了的。3000年前的记载,2000年前的地下遗存,1000多年前的传谱、乐器,100余种谱集、600多首乐曲、3000余首解题、歌词,绵延不绝的琴派,精深宏阔的琴论,构成其独特的艺术文化体系。
正由于此,五十年代初,琴学就受到政府的特殊重视。1954年5月,在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同志的亲切关怀下,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组建了“北京古琴研究会”,隶属当时刚刚正式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30多年来,古琴研究会奋进努力,从调查全国琴谱、琴人入手,整理琴学文献,组织琴人打谱,切磋演奏技艺,培养后学人材。昔日渐渐衰微的“琴学”,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又显出了勃勃生机;一向孤居自吟的琴人,如今携起手来,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琴谱琴论。在3000年的琴史演进中,北京古琴研究会留下了一个个脚印。
这场音乐会上的弹琴者,从十来岁的巫娜到二十多岁的刘丽、赵家珍、余欣、乔珊,一律是当今的第三、四代琴人。而在她们的手下,《流水》、《忆故人》、《广陵散》、《梅花三弄》这些千年古曲,既弥漫着远古的神采意蕴,又隐发着今人的感觉顿悟。再加上姜嘉锵、乔珊的几曲琴歌,陈涛的埙箫之乐,袅袅清音,不绝于耳。
琴乐是古老的,它已迈过了悠悠3000载,但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魅力。靠什么?靠人,舞台上的这些年轻的“琴人”。正是她们,把传统艺术的火种从前辈——当代的第一、二代琴人——查阜西、杨荫浏、溥雪斋、管平湖、吴景略、许健、王迪、李祥霆、吴文光等人手中接过来,继续点燃人们的心灵之火。可见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如长江黄河,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