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大庆精神的新乐章——记为高产稳产而艰苦奋斗的大庆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1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庆精神的新乐章
——记为高产稳产而艰苦奋斗的大庆人
新华社记者 蒋耀波 谢金虎
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大庆油田,在当代中国的工业格局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1976年,大庆原油年产量达到5000万吨的高峰,跨进了世界少数几个特大油田行列。
但是,从历史上看,一般油田的开采高峰期只能维持三五年,以后产量就会逐年递减。然而,整整14年过去了,大庆油田的年产量依然保持在5000万吨的水平线以上,并极有希望维持到本世纪末。这是成千上万新时代的“铁人”艰苦奋斗的结果。
这座屹立在北国荒原的石油城,是共和国的功勋城。30年来,大庆累计生产原油已经超过10亿吨,目前大庆一天的原油产量比1949年全国一年的产量还多3.1万吨。大庆累计产值达930多亿元,累计上缴近779亿元,相当于国家投资的11.8倍。在全国所有工矿企业中名列榜首。1973年以来大庆出口原油1.05亿吨,创汇242亿美元。
如果说老一代“铁人”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基创业、为“把用洋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立下了不朽功勋的话,那么可以说,新一代“铁人”为创造大庆持续稳产高产的奇迹,立下了令世人瞩目的汗马功劳。
大干:总是时代最强音
大庆人“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的名言,曾广为传诵。直至改革开放的今天,它依然响如惊雷,催动着大庆人奋进的步伐。
在采油三厂一矿,我们见到了5位60年代初的大庆普通工人。他们是:勤勤恳恳看了几十年井的刘国恩,兢兢业业管了几十年站的朱国棋,任劳任怨做了几十年饭的葛祖尧,不忘本色修旧利废几十年的辛克成,辛辛苦苦种了几十年菜的李金范。
岁月的年轮留下了这样一组详尽的纪录:采油工刘国恩扎根生产一线27年,值班8424次无一次迟到早退,录取资料数据16.8万个无一差错。家距采油站只有150米的朱国棋,23个春秋坚持住队坚守一线岗位,1026个星期天,23个除夕夜他都是在小油站上渡过的。李金范种菜24年,为油田献出了26万公斤的蔬菜,他的1460个星期天和节假日几乎全属于他的菜棚,他向组织唯一的要求是每年照顾他两双“大头鞋”。?泥踏水,至今他已穿烂了53双。老维修工辛克成24年修复改制各种零件1.3万多件,为国家节约资金55万多元……他们代表了一代大庆人!
到大庆采访过的记者有一个共同的说法:大庆的领导难找难见。的确,除了那个雷打不动的“星期五”学习日,局领导的办公室里几乎见不到人。“上级围绕下级转,机关围绕基层转,一切围绕一线转”,这已经是大庆领导层多年来养成的一种工作规律。平时不用说了,就是极特殊的情况,也很难把干部从一线拽下来,请看下面的镜头:
采油七厂,年三十上午。春节团拜会和新的一年生产动员大会即将召开。当工人们进入会场后,人们的视线一下子凝固了:怎么?主席台中央站立的不是厂长潘少贤吗?
8天前他刚刚在省城的一家大医院做了一侧肾摘除手术,背部切开一条28厘米长的口子,怎么回来了?
是的,潘少贤回来了。尽管身体的每一个微小动作,都会带来一阵撕心的疼痛,但他怎能不回来给为油拚搏了一年的职工拜年,部署新一年的夺油大战……
白发苍苍的厂工会主席吴俊杰,含着热泪匆匆抱来一床棉被,给面色苍白的潘少贤裹在腰间。
这一举动好像一个引爆的雷管,瞬间引发了。掌声、锣鼓声、鞭炮声……
1988年7月下旬,大庆连续下雨,油田大面积被淹。
坐落在低洼地的喇嘛甸油田551中转站,屋内积水近两米,机器被迫停止运转,大量原油无法外运。在这紧迫的关头,干部带着工人趟水奔来抢救。两天后,两米多高的围墙逼退了洪水,中转机的机器又转了起来。10天大雨,使喇嘛甸油田亏产较多,管理局想减他们的任务,干部、职工却坚决不同意,他们说,拚死拚活也要完成国家计划。
年产5000万吨原油,我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大庆人时刻不忘肩头的份量。一位满身油污的工人说,因为我们时刻想着自己是主人,主人就得有忧患意识:油田不能走下坡。
要把油田开采高峰期延长几倍,说起容易做起难。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困难越来越多:采油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原油价格多年未动,各项费用成本却直线上升……
但叫苦、埋怨、等待和伸手,都不是大庆人的性格。大庆人的回答还是“大干”。5万多名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采油二厂45队铁人井组井长陈全友在油田已度过30个春秋。1983年,他患了胃癌,手术后,还是不肯离开油井。1985年,他又主动要求到“铁人井组”任井长。
当时,“铁人井组”所辖的6口井只有一口是一类井。刚到任,他就订下了高标准的管理目标。他一马当先,带领全井组人员修设备、刷油漆、堵渗漏、平井场。决定干的,他宁肯不吃饭也得拿下来。很快,6口井面貌一新,全部被评为一类井。
在大庆外围,两万多人的勘探大军穿林海、探沼泽、涉湖泊,一个个新油田相继发现。近10年间,大庆又探明和控制石油储量6.8亿吨,天然气280多亿立方米。
不断创业的精神使大庆人形成了一种闻油则喜、闻油而动的强烈的“油意识”,每当外围发现油田的喜讯传来,大庆人就情不自禁地奔走相告。
1985年,远距大庆100多公里的采油九厂刚开发,采油二厂的老工人王朝任闻讯后,乐颠颠地跑回家。他跨进门槛就喊:“老伴,快给我烫酒!”接着,又把儿子儿媳都召集回来。他端起酒杯说:“采油九厂上马,今天我报上名啦,你们谁愿意跟我去就喝上一杯!”
第二天早上,王朝任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儿媳,登上了开赴新区的汽车……
科学、求实:大干的新篇章
1981年,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油田自然递减率明显增加,如果继续下去,后5年的原油产量将下降37%!
面对挑战,大庆人不仅仅是“甩开膀子干”,而是迈开科学技术的步伐迎战。在这关键时刻,油田科技工作者成功地创立和应用了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长期稳产注水开采技术”。这个包括4个方面67项关键技术的科研难题,花费了油田15个专业技术研究单位300多名科技人员,以及许多领导干部、职工整整3年的心血。
这套技术打破了高含水期不能稳产的神话,使油田持续稳产高产;依靠这套技术,大庆石油可采储量5年内增加了3亿吨,相当于找到一个新的大庆油田;增产原油6000多万吨,仅此一项,可直接计算的经济效益就达28亿多元。
近年来,总地质师唐曾熊等人又研究成功了具有世界水平的确定油田储量有效厚度标准的成套方法,使油田地质储量比过去确定的增加了62%,为油田长期稳产提供了保证。
为了解决注水泵效率低、耗电大的问题,设计院给排水室主任工程师贾身乾等奋斗了整整4年,在1984年研制成功了“大排量高效注水泵”。这一成果使油田平均泵效上升到75%,注水耗电量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节省3.7亿千瓦时,达到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完成了对厚度0.2米的薄油层进行解释的技术,采油工艺研究所潘时景等几个“小字辈”,研究成功了“限流法压裂新工艺”,超过了国外目前只能解释和压裂0.5米以上油层的水平……
改革为科技进步增添了巨大的力量。近年来,油田推出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措施:对部分科研项目和新技术推广项目实行了贷款制;1984年开始实行科研项目技术经济承包制;1987年设立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这些改革措施,不仅促进了专业科技工作,而且使群众性的革新活动蓬勃展开,成果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还使石油城向世界敞开大门。他们同国内外有关机构开展横向联合与交流,引进了大批仪器装备与技术。20个地震队装备了数字地震仪;有国内外先进仪器装备的第三次采油试验室是目前国内最完善的实验中心之一;同国外一家大石油公司合作的中西部开发设计,使许多外国专家对我国的数字模拟软件水平刮目相看……
1976年到1985年10年间,大庆有70项科研成果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近百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油田的开发及配套技术和工艺,已经更新了4代,以第二个10年稳产为目的的第5代技术研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许多新主导技术群应运而生……
新希望:“大干”者的儿女们
铁人王进喜走完了光辉的路程,他的精神却永世长存。
令人关心的是,铁人的后代们,那些会唱流行歌、会跳迪斯科的青年人又是怎样迎接和接受新时代的新挑战呢?
她,李文英,一个娟秀文静、穿着入时的姑娘,今年刚满22岁。3年前,她从技校毕业,来到采油一厂中四队。
中四队是大庆“三老四严”传统的发祥地之一。她的师傅余章保从1960年参加会战以来,年年当模范,带出的17个徒弟也个个是模范。
李文英决心踏着“老会战”的脚印往前走。
在井场上,文英可不“文静”。抬土垫井场,她抢大筐,肩膀压肿了,不哼一声疼。冬天擦洗井口设备,她两手冻僵了,不叫一声苦。3个月后,领导把井况不太好的13口井交给她管理,在余师傅的指点下,她带领两名组员苦干了3个月,硬把这13口井全部变成了一类井,8项指标,项项达到100%,其中6口井还被评为“样板井”。
抽油机每隔一段时间要热洗一次。为了找到每一口井的最佳热洗周期,每逢热洗,李文英都带上一兜馒头、一瓶咸菜,不分昼夜地趴在井场观察。半年过去,李文英终于摸透了7口井的“脾气”。他们顺着“脾气”热洗,1个月就增产原油50多吨。她的经验在全厂推广,全厂的油井都增了产。
短短3年,李文英果然为中四队荣誉室增添了一面又一面锦旗:“大庆十佳青年”、“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采油三厂女注水工吴成林,有一个值得骄傲的爸爸和妈妈。她的爸爸吴再连,是个老标兵,人称“拚命三郎”。她的妈妈贾冬英,是大庆创业时期赫赫有名的家属队的教导员。她清楚地记得,当年会战庆功会上,7个披红戴花、骑马跨蹬的劳模中,唯一的一个女同志便是她的妈妈。
吴成林1978年走上工作岗位时,正赶上大庆刚刚拉开5000万吨持续稳产10年的战斗序幕。她要像爸爸、妈妈一样生活、拚搏。她以站为家,就是在新婚蜜月里也没耽搁值班。她先后记下10万多字的技术笔记,在1986年全市技术运动会上,获得了注水冠军,并连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
去年7月的一天夜里,睡梦中的吴成林被雷雨声惊醒。她想到这样的天气容易出事故,值班的又是新工人,便丢下睡在身边的孩子,顶着大雨,赶到1公里多外的注水站。正赶上一个注水泵漏水,吴成林二话没说,马上进行抢修。修完注水泵,她又和值班员一起排积水,直干到第二天凌晨……
吴家“冒尖”不仅是成林,还有她的3个弟弟、妹妹:大弟弟吴成龙16岁进厂当采油工,去年被评为大庆市优秀党员;小妹吴成凤是“三八红旗手”;小弟吴成庆是先进生产者。不久前,他们家门口锣鼓震天响,姐弟四人跟着爸爸、妈妈,从厂领导手中接过了一块大匾——“模范党员之家”。
铁人王进喜生前担任过队长的1205钻井队,如今,它的队长已经换到第12任,全队46名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他们谁也没有见过“铁人”,但谁都熟悉老队长的脾气,深知“铁人队”的风格。1985年,当25岁的申冠接任第12任队长的时候,他就发出了这样的誓言:“高举铁人旗帜,发扬铁人精神,为国家多打井,多出油,为实现10年持续稳产5000万吨油的目标作出新贡献!”
那时,他们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龙虎泡油田打井。井位散布在一片沼泽地中,有的井就在芦苇塘和烂泥坑里。这时候,恰逢全国石油系统开展创“金牌队”活动。有人犹豫起来:这“金牌”怕是没缘了。
他们的井队,使用的是美国产的车载钻机,在地面条件好的地方打井,自有它的优势,但在烂泥地段搬家却十分困难。有一次搬家,正赶上下大雨,井场周围成了“大酱缸”。拉钻机的爬犁刚进场就陷住了。每拖上几步,钻机前就拱起一堆烂泥,载车底盘全被糊住。队员们见状,纷纷爬进车底,一点点往外抠烂泥,泥水浸透了工服,手指头磨出了血也毫不在乎。有一次,申冠在泥水中一气抠了两个多小时。队友们把他从泥水中“抠”出来时,他已站不起来了。井位之间的距离虽然只有300米,但每次搬家,都需要20多个小时。在雨季里,他们一共打了十几口井,搬了十几次家,每次都是这么一点点抠,一点点挖,一点点移动到位的。
这一年,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打井进尺达3.7万米,创出了美式钻机月进尺5000米的纪录,在全国同类钻机中,各项生产技术指标都名列前茅。闪光的金牌,终于进了1205队的荣誉室。以后,他们一鼓作气,又连续两年卫冕成功,来了个“三连冠”。
目前,在大庆油田20万职工中,有12万多是青年职工,其中10万多青年职工奋战在第一线。仅1986年以来,就有7.6万名青年入团,5000多青年入党。
这就是铁人的后代!
这就是铁人的传人!                   
在大庆市中心,耸立着一座颇具雄风的雕塑。
它的底座由一方方黑色大理石围成,每块黑石上有两片棕黄色的不锈钢翼,圆底座中央,一尊黑色的三角形钢柱冲天而立。
大庆人将它命名为“石油之光”。
“石油之光”,凝聚着大庆人的神采,闪烁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