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平凡与高尚的启迪——看短片《雷锋是谁》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1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平凡与高尚的启迪
——看短片《雷锋是谁》随感
陈光忠
一部只有二十分钟的纪录短片,怎样深刻、生动而真实地反映“学雷锋”这个主题?“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青年编导陆芸芸在生活中追寻和思索着。
雷锋是谁?似乎这个问题提得多余、突兀,其实,却十分现实、尖锐,它引起我们内疚、惶愧、痛苦和感悟。影片开始,是几位年轻人对采访摄影的直率回答:
“现在拍‘雷锋’电影有什么意思?”
“小时候我很崇拜雷锋,现在忘得差不多了!”
“我们怀念雷锋,应该学雷锋精神。”
人的心灵往往会在生活瞬间“曝光”。短短的几句话,匆匆的一组镜头,以不同的方式说明了时代的发展,时代的情绪,时代的矛盾和时代的使命需要认识“谁是雷锋”——这是影片选择和处理这个题材的新角度和新视点。
影片面对时代生活,潜入心灵的深水区,运用纪实的特性,用事实的力量,叩击观众的心扉;赋予历史资料新的内涵并伴以富于情感和思辨色彩的议论来深化主题,避免新闻报道和就事论事的重复感,增强思想形象的可信性和亲切感。
影片再现了追悼雷锋的场面。灵车、人群。“一位过路的老大爷问:这是哪个大人物死了?”别人告诉他“……是一个普通战士。”有限的画面,寄托着无限的怀念,温情的呼唤,深沉的反思。雷锋离开我们二十七年了,时光流逝,世事变化。雷锋精神也一度被新潮淹没了。影片概括地反映了这股逆流的社会影响。在改革开放面前,确实有人被商品经济的孔方兄弄得脚跟失重,道德倾斜,社会上也确实存在着不正之风。然而,那位年仅22岁的汽车兵雷锋长久地活在人们心底,不枯不朽的雷锋精神依然在净化、感奋人们的灵魂。影片向我们介绍了当年学雷锋的盛况,但是,影片中“雷锋是谁”的时间坐标,却没有固定在当时的水平线上,而是放在了对当代生活的俯瞰和当代意识的思考上。
影片通过介绍当今许多学雷锋的人和事。如: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丁红军热心同几百个各行各业的陌生朋友通信联系,为他们排忧解愁。上海残疾人走上街头为身体健康的人按摩治病……它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不仅局限于雷锋自身,而是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瑰宝,属于我们时代,属于你、我、他,属于人民。现实生活中许多救死扶伤,路不拾遗,抢救落水人,抚养孤老甚至勇斗歹徒等英勇行为,人们都称之“雷锋式”或“活雷锋”。尽管雷锋生前并没有和歹徒浴血搏斗过,也没有跃进漩涡救溺水者,但人们已经习惯把雷锋的名字与人类真、善、美精神融为一体。雷锋是个普通人,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献身精神的高度结合,是理想与奉献精神的高度结合。
影片总的基调是真诚、真切、真实。陆芸芸亲自担任该片的解说,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那轻柔、温婉,娓娓道来的心灵絮语般的旁白,无疑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我们毋须要求一部短片承受过重的思想任务。《雷锋是谁》已经给我们启迪:雷锋的事迹平凡,平凡得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不平凡是他的精神。不管你工作职位高低,雷锋精神的砝码将无情面地“称”出每个人的觉悟和道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