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丰收不仅在田野——记本溪市明山粮库经理杜怀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丰收不仅在田野
  ——记本溪市明山粮库经理杜怀奇
新华社记者 周保华 马义
提起“粮库”,人们脑海中会出现用茓子围起的、小山式的粮囤,小伙们肩扛沉重的麻包在跳板上穿梭的身影。倘若结识了辽宁省本溪市明山粮库经理杜怀奇,考察一下明山粮库的设施和经营成果,人们的脑海中肯定会生出另一种印象。
这座大型粮库,有3000职工,年经营粮食80万吨。从原粮入仓到加工入库,全部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了科学管理。这,不仅仅改善了劳动条件,而且减少了损耗,提高了管理质量。
机械专业毕业的杜怀奇今年48岁。25年前他踏进明山粮库时,发现这个工作很有意义。虽然归他维修、养护的设备只是几台旧磨米机,他还是尽所学所能,陆续进行改造,提高出米率。他知道,土地能产粮食,加工厂提高出米率,也是“出粮食”。
杜怀奇1980年当了副经理,5年后又升任经理。从1986年起,他便带领技术人员开始对院内坟头似的用茓子围成的粮仓进行改造。全库共筹集300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群仓、立筒仓。杜怀奇学的是机械,经过刻苦钻研,却成了土建专家,设计并负责施工了润麦仓、烘干塔……他因地制宜设计的立筒仓群,由15个圆仓组成,巧妙地利用各仓之间的空隙储粮,储量高达8500吨。这个别具一格的立筒仓群,得到了郑州粮食科学设计院的肯定,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设计比常规设计节省投资,容量还大幅度增加。记者在明山粮库采访时,适逢吉林市粮油加工厂的同行们前去考察学习,对杜怀奇的奇巧设计赞叹不已。他们对记者说:“这种干法至少比我们那儿少花1/3的钱。”
杜怀奇对粮库的管理是严格而科学的。1987年,在他的主持下,全国粮食行业第一个企业标准,在明山粮库诞生了。全库标准覆盖率达到98%,做到了生产、经营各项活动、各个岗位都有标准、有要求,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定量化、数据化。依靠标准化的管理,明山粮库在1988年首批进入了辽宁省先进企业的行列。
1989年,明山粮库科学储粮率比国家规定标准高出20%;自生虫粮率国家规定不得超过5%,明山粮库仅为1.8%;连续四年被省粮食局评为“四无”(无鼠、无虫、无麻雀、无霉变)粮库。去年被商业部命名为全国仓储工作先进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