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粮仓不足探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4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

  粮仓不足探源
本报记者 郑德刚
人们都祈求丰收。然而,丰收有时却给人们带来了忧愁。1989年,安徽定远县是个丰收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7.5亿公斤。可是,到今年2月初,定远县库存粮食仍达2.1亿公斤,其中露天存放的就有9000万公斤。在全县粮库暴满的情况下,许多农民看着家中堆积的粮食无法卖出而一筹莫展!
造成“卖粮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一些地方粮仓容量严重不足。商业部粮食储运局副局长常国威告诉记者:我国现有的粮库仓容量,扣除已报废或需大修的,实际上只能储存800多亿公斤粮食。198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突破4000亿公斤大关,国家每年收购的商品粮逐年增加,而粮库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每年都有250亿公斤左右的粮食因而不得不露天存放,给粮食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4074.5亿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而粮库不足带给人们的“喜中之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为解决粮仓不足的问题,国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曾先后拿出30亿元资金兴建了能储存285亿公斤粮食的粮库。但是,在国家投资增建粮库的同时,一些地方粮食部门却把大量完好的粮库改成办公室、招待所、职工宿舍、粮油贸易中心和一些粮油食品、饲料加工车间等。贵州某地一粮食局把一座能储存150万公斤粮食的粮库拆毁,利用原址和拆下的材料修建了宿舍;江西某地有一座能储存450万公斤粮食的粮库和可储存250万公斤粮食的露天棚被拆除后,在原地建起了“粮油贸易中心”;陕西西安市有一个粮库把能储存1000万公斤粮食的粮仓改成了招待所;湖北有一个县把一座可储存几百万公斤粮食的粮库别出心裁地改成了“博物馆”,等等。
为了杜绝上述事情的发生,商业部有关部门曾多次下达文件、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粮库的管理,规定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粮库,并要求各地对已被占用的、改用的粮库进行认真清理,限期收回。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收效都不大。一些地方旧的问题尚未查完,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据商业部调查:截至1985年底,全国被挤占、挪用的粮库可储存粮食21.5亿公斤,其中粮食系统内部改用的粮库能储存粮食19亿公斤。到1988年底,仅3年的时间,全国挤占、挪用的粮库能储存粮食22.5亿公斤,其中被粮食系统内部改用的粮库能储存粮食就有20亿公斤。
一些地方肆意侵占国家粮库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在有关部门看来,这种做法既可增加本单位的收入,又可为地方财政“增砖添瓦”。因此,一些地方的领导部门对侵占粮库的问题只是睁只眼闭只眼。有的地方领导部门甚至在上级机关来查处时,还对有关人员百般袒护。
从近几年收购粮食的情况看,粮仓容量不足,粮库任意被占的现象已成为一个不能忽视、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靠国家投资新建粮库,一方面资金短缺,另一方面也不可能马上见效。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现有粮库的管理,使之发挥最大效能。应该说,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缓解“卖粮难”最有效的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