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国际音乐比赛琐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国际音乐比赛琐谈
肖勇
引人瞩目的第九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订于六月中旬在莫斯科揭幕,该项赛事四年一度,乃世界公认的高水平乐赛之一。
关于国际音乐比赛的历史,起码可追溯到十八世纪。一七八一年,意大利作曲家和钢琴家克莱曼蒂访问维也纳,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为分出克莱曼蒂与莫扎特孰优孰劣,下令二人举行演奏比赛,结果平分秋色。于此之前,德国的亨德尔与意大利的斯卡拉蒂、德国的巴赫与法国的马尔香,也有过类似的交手,这些都算得上“古已有之”的事例吧。
音乐比赛属于艺术比赛,与体育竞技比赛有很大不同。田径中的百米赛,你跑十秒六,他跑十秒七,你是胜者。但音乐艺术虽说有优劣高低之分,却无法用数字来加以计量,评委们对选手的技巧、音乐表现力、艺术个性进行裁判,其标准不是绝对客观的。法国大作曲家拉威尔曾几次在“罗马奖”竞争中落选,一九八○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发生的“波格丽琪风波”(因对选手打分不公导致一评委辞职),据说这类事几乎所有国际音乐比赛都免不了,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国际音乐比赛尽管由头、背景有所不同,但举办者的主旨有一点是相同的——鼓励和扶持年轻人,为他们成长提供机会,因而各项赛事均有报名年龄限制,选手最高年龄线一般在三十岁至三十五岁之间。对比赛优胜者来说,获奖标志着自己具有相当强的实力(或潜力),并不意味功成名就,每个清醒的优胜者都晓得,艺术道路是漫长的,比赛中的“第一名”与实际水平的“第一”不能划等号。
当然,优胜者除了可得到丰厚的奖金外,还能获得展示才华、锻炼提高的条件。如康德拉辛国际指挥比赛第一名,可执棒荷兰各大乐团;帕格尼尼小提琴赛头奖荣膺者,可享用“琴王之琴”举行独奏会;“玛丽亚·卡拉斯国际声乐大赛”冠军,可在希腊国家歌剧院唱主角等。
现代西方国家,音乐日趋商品化,音乐家也是商品,经营音乐演出的公司和经理,不可能一一去音乐厅物色人才,所以越来越借助国际比赛及有关评论。某选手若一朝荣登奖台,即身价倍增,上门签约者便纷至沓来。
时下,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性音乐比赛,五花八门,数以百计,影响参差不齐。公认水准高的重要乐事,除上面已提及的五个,还有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瑞士)、伊丽莎白王妃国际音乐比赛(比利时)、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法国)、朴茨茅斯弦乐四重奏比赛(英国)、凡·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美国)、皮尔皇太子作曲比赛(摩纳哥)、巴赫国际比赛(民德)、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西德)、悉尼国际钢琴比赛(澳大利亚)、东京国际音乐比赛(日本)、索非亚青年歌剧演唱比赛(保加利亚)、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芬兰)、亚历山大国际吉它比赛(意大利)、路易斯·西加利博士国际音乐比赛(智利),等等。负责协调各项赛事的国际音乐比赛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