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改建中的“牛车水”——访新加坡的老华工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3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改建中的“牛车水”
 ——访新加坡的老华工区
本报记者 鲍世绍
凡到新加坡访问的中国人都要逛逛牛车水,领略一下新加坡华人区的风情。
一八一九年时,栖居在新加坡土地上的人不过数百。英国殖民者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从海外招收了大量廉价劳工,致使新加坡的人口在短短几年内猛增至一万多,其中就有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的劳工。当时,这批老华工都住在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带,从事繁重的码头搬运。为了清扫尘土飞扬的街道,他们每天用牛车载水来冲洗。后来,这一地区便被称作“牛车水”。如今,它已成了新加坡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游览胜地。
漫步在牛车水的街道上,好似置身于我国广东某些城市。店铺前有遮阳避雨的走廊,街面狭窄,房屋为老式的木结构,显得十分古旧。商店出售的几乎全是中国货,有竹篮、灯笼、铁锅、菜刀以及中草药等,中国的丝绸、首饰倍受西方游客的青睐。老板见了中国顾客,总是特别热情,都用华语问好、交谈。
牛车水是闹市中的旧城区,四周多是数十层高的楼房。随着新加坡经济的飞速发展,这里的居民早已摆脱了贫困,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仍住在旧楼里,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据介绍,这些房屋大多没有现代化的卫生设施,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那么,怎样改造它呢?
有人曾主张将全部建筑夷为平地,按现代标准改建高楼,使之同整个城市的格局协调起来。有人则认为,牛车水是华人传统的象征,有鲜明的特色和历史价值,不能改变。年长的华人更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竭力反对改变现状。据了解,政府对此制定的改造方案是,房屋必须重建,用钢筋水泥取代木结构,室内可尽量现代化,但是重要地段的原建筑风格仍然保留。
改造旧区工程自然会碰到老住户搬迁这个伤脑筋的问题。《联合晚报》记者陈英泰先生介绍说,在这方面,法律有明文规定,政府以合理的价格收购所有的私房,同时售给搬迁户“组屋”,即政府营造的高层住宅单元房。对拒不搬迁者,将通过法院处理。改建工程由政府公开招标,交私商承包建造,建成后再出售给私人。
眼下,牛车水的改造工程正在顺利地展开,保持了原有风貌的两三层高的新楼房已部分完工。(附图片)
图为新加坡的牛车水街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