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扎扎实实 讲求效益 自强不息 吉化显示社会主义企业蓬勃生机 30年共向国家上缴利税108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7
第1版(要闻)
专栏:

  扎扎实实 讲求效益 自强不息
吉化显示社会主义企业蓬勃生机
30年共向国家上缴利税108亿元
本报吉林市5月7日电 记者段心强、李安达报道:吉林市区的松花江北岸,塔罐林立;楼房栉比,矗立着我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这个公司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四有”新人,组织12万职工在东西20公里的化工城,扎扎实实工作,讲求经济效益,坚持自强不息,高速度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企业的优越性得到发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显示出生机和活力,以令人信服的数字谱写一曲“社会主义好”的赞歌,以高亢的旋律证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
请看吉化档案中的记载:
销售额:1978年6.8亿元,1989年40.6亿元;
利税:1978年2.2亿元,1989年11.05亿元,30年共缴利税108亿元;
产品:1978年前合格率很低,1989年100%合格,97种分别获得国家金质奖、银质奖和省、部优质产品奖,优质产品产值率80%以上,92种按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其中乙醇装置的产品100%用于医药,而国外同样装置的产品用于医药的只有30%;
科技成果:1978年以来,取得成果263项,研制成新产品100多种,70种填补国家空白;
劳动生产率:1978年1.9万元,1989年4.51万元;
创汇额:1986年只有370万美元,1989年达2700万美元;
职工福利:人均收入1978年702.96元,1989年2800元;人均住房面积1978年2.1平方米,1989年5平方米。
这些数字表明:无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吉化的发展速度是令人振奋的,有些产品已跃进国际先进行列。原因何在?这个公司50年代开办以来,历届老领导带出一个好的作风:工作扎实,不搞形式;只求实效,不图虚名。本届领导班子在改革开放中,继承优良传统,下硬功夫,切切实实处理好社会主义企业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通过改革和具有吉化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社会主义所特有的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协调一致,民主管理、厂长负责与群众监督的机制,具有可操作性,把权、责、利结合在一起。广大职工真正成为自己企业的主人,共产党员成为“吉化人”的脊梁,党员干部成为党员的中坚,从而使企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凝聚力。
——通过科技进步和发展企业集团,合理调整生产结构,促进专业化生产,创造规模效益,既带动中小企业迅速上水平,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使自己的优势更优,从而形成巨大的生产力,保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了社会主义大企业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展科学的优化劳动组合,既要精简人,又不让一个职工失业;关键是要实行劳动结构的优化,成建制地剥离富余劳力和安排新的生产,搞好内部消化。同时,尽可能地把公司内部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在企业管理上下“笨”功夫,下苦功夫,从基础工作抓起,“严”字当头,而又处处对职工充满极大的关心,上下一致,沿着“基础管理——定量管理——现代化管理”的路子,稳步前进。
——企业里许多社会问题现在完全靠社会解决不了,他们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把“办社会”当成社会主义企业的新课题来抓,公司领导人关心并亲自抓好难办的社会问题,具体工作组织专门机构去抓。结果把人员安置、生活服务、子女上学等包袱变成财富,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与铺张浪费作风相对,他们抓住“麻袋毛精神”反复宣传,引导大家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从拣起一钉一铆开始,到利用科技增产节约,一次比一次更深层地挖掘企业潜力,取得越来越好的经济效益。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几条做法“都是巩固社会主义大企业、增加凝聚力的措施”。记者对吉化的经验进行了认真的采访,写出一组系列报道,给大家提供借鉴。        (系列报道之一见二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