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北京市节约粮食展览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7
第3版(综合)
专栏: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北京市节约粮食展览见闻
本报记者 颜世贵
“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这个似乎是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行动上不能正确回答。
由胡乔木同志倡导并题词的为期3天的北京市节约粮食展览,5月7日起在卧佛寺西跨院开始展出。
我随着人流走进展览室。详实的文字和图片提示人们,由于生态失衡,气候变劣,耕地减少,人口剧增,粮食问题困扰着全人类。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表的报告说,现在,全世界还有5亿多人口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困境。在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但也不容乐观,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拥有1000余万人口的北京市,每年80%的粮食需从外省市调入。如果将装运粮食的车皮首尾相接的话,可从北京排到武汉。一车车粮食,一道道工序,其中凝聚了多少人辛勤劳动的结晶!
粮食的形势是严峻的。可是在展版上,有几幅巨幅照片的内容,不能不令你吃惊。你看,一个垃圾消纳场,竟出现了拣拾馒头的“专业户”,每天可拣拾到多达400公斤的粮食制品,有的还以此发了家。一个大学的食堂,每天可收集到200公斤左右的剩饭,喂养近百头肥猪……面对这些触目的情景,你会引起怎样的联想?据有关机构测算,全国城乡居民扔掉的米饭、面食和由粮食转化而来的肉蛋奶等折合成原粮,一年不下于200亿公斤。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这包含着亿万农民的汗水,也包含着科技的投入、国家的补贴和千万人在粮食转化为食品的过程中付出的劳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铭记这句古语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