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叶圣老谈“喝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7
第8版(副刊)
专栏:文苑轶话

  叶圣老谈“喝饭”
张守常
1950年5月24日下午,在出版总署召开的一次关于编写历史课本的座谈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叶圣陶先生。从上小学读《稻草人》,到稍后订阅《中学生》,直到更长大些读《倪焕之》以至影响到自己选择了教师职业,叶绍钧——圣陶先生,早已是我崇拜的作家和敬重的师长了。这天会场中间是一张长案,大家围坐对谈。我恰好和叶圣老坐对面。因为先已见过叶圣老的像片,所以这天不用介绍就知道是他。仰慕多年,一旦面晤,不自禁地要多注视几眼。觉得叶圣老和我想像中的是一致的——是一位蔼然长者。会还没有开始,大约是我老是注意地看着叶圣老而自觉不好意思,便向叶圣老说了几句闲话。这天上午刚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叶圣老的一篇文章《类乎“喝饭”的说法》,是谈行文中动词跟名词搭不拢的毛病的,文中举例说:
咱们说“吃饭”“喝茶”,谁都不会说错。有些地方也说“吃茶”,可是决没有说“喝饭”的,因为“饭”根本没法儿“喝”。北京说“喝稀饭”。是“稀饭”,当然可以“喝”。
然而据我所知,河北和山东交界地区,便有“喝饭”的说法。那“饭”其实是放少许小米熬的汤,比北京的“稀饭”还要稀得多,其全称是“饭汤”。这些地方平日主食是窝头或馒头,没有产稻区的米饭,因而把“饭汤”简称为“饭”不会混淆,“喝饭汤”就简化为“喝饭”了。我就把这意思向叶老说了。这是我临时拿来作“话佐料”的,接着座谈会开始,我的闲谈停止,这话也就随说随忘地过去了。
不想过了四个星期,在1950年6月21日的《人民日报》上又看到叶圣老的文章《拆开来说》,文后有“附带的话”:
上一回我的那篇《类乎“喝饭”的说法》登出来了,当天下午遇到张守常先生,他告诉我河北省有一个小区域,对于“饭”底确说“喝”。……
因为见闻不广,我的那篇小东西里说了“可是决没有说‘喝饭’的”的话,现在特地在这里声明一下,以代更正。
这使我深深地感动了。叶圣老是如此地一丝不苟,如此地严肃认真,为了一句话的不尽准确而公开更正。
我在和叶圣老谈话时并没有通报姓名。我当时是一个20多岁的青年教员,对于仰慕已久的叶圣老来说,是一个不足道的晚生后辈,觉得自己的名字尚不足以烦叶老听记。然而叶圣老却不肯马虎,他一定是查阅了签到簿或再询问会上工作同志,才知道我的姓名的,在“附带的话”中有根有据地说明是听我说的。并且在我的姓名之后还加了“先生”二字,记得我当时看了曾感到惶然,而又深感叶圣老这位长者是多么谦和啊!
这里所说的,对叶圣老来说恐怕只是一件小事,然而却使我几十年不忘。叶圣老作古以后,这件事更在我的脑子里萦回不已。现在把它写出来,以寄托对叶圣老这位品德高尚的老前辈的纪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