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拥军模范刘妈妈 四十一年如一日,刘妈妈从小屋里寄出鞋垫、护膝、座垫四十五万双(只),她像亲人那样侍候失去生活能力的军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3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拥军模范刘妈妈
四十一年如一日,刘妈妈从小屋里寄出鞋垫、护膝、座垫四十五万双(只),她像亲人那样侍候失去生活能力的军人
新华社通讯员 王国才 冯元喜 孙昌
在位于中原大地的郑州市三益街23号院内,有一间依墙而搭的低矮、狭小的小屋,不足六平方米的空间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一台用了十几年的半导体收音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了。小屋的主人就是退休的老工人刘国华。她没有丈夫,没有亲生儿女,没有常人的天伦之乐。然而,老人是富有的。小屋里装满了千千万万子弟兵对她的母子之情——墙壁上挂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锦旗、镜框、慰问信,还有一张张与子弟兵的合影。床头的木箱里装满了来自军营、哨所、医院的信件,那一封封信中充满了对老人的赤子之情。
小屋里盛满了人世间伟大的母爱。解放以来,她拥军41年如一日,从小屋里寄出鞋垫、护膝、座垫45万双(只)。她到过许多军营、哨所慰问子弟兵,到医院探望、护理伤残军人约2700多人次。
刘国华像慈母那样时时刻刻都惦记着子弟兵们。节假日,她带着慰问品到营房,与子弟兵同乐;她看到战士们站哨,单鞋、胶鞋里没有鞋垫,就拣来工厂不要的下角料布条,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制千双万双的鞋垫;她发现有的战士在寒风里站岗患了关节炎,就到垃圾箱里拣来一只只羊蹄子,洗净,剥下皮毛,制成护膝。1964年,她为了照顾残废军人,自己要求调到了社会福利院工作,像亲人那样侍候失去生活能力的残废军人;她为了掌握哪儿有为国光荣负伤的伤员,哪儿有需要照料的战士,在1974年买了一台当时最好的熊猫牌收音机,每天收听人民子弟兵节目。
1982年盛夏的一天,刘妈妈从收音机里得知解放军某部班长杨晓芳因训练摔成重伤的消息后,立即提着慰问品去探望。她没有任何存款,家里只剩下当月发的30元钱。为了给杨晓芳多买营养品,她向邻居借了300元。在小杨动大手术前,她一次次地买来营养品;动完手术,老人整天守护在床前端屎端尿,关心备至;小杨需少吃多餐,她就把锅、碗、肉、蛋、米面搬到医院,不分昼夜地做好饭菜,一口一口地往小杨嘴里喂;小杨不能出门,心里闷得慌,她就买一部多频道收音机让小杨解闷。晚上病房里没地方住,她就冒着大雨跑到医院外面的车马店里休息,一连20多天,老人不知摔了多少跤,吃了多少苦,医生都称她为“编外特级医生”,病友们以为她是小杨的亲妈妈。
刘国华于1914年出生在南阳邓县一个贫寒的家庭,6岁当了童养媳,以后的16年中被骗卖了五次,受尽了人间的苦难和凌辱。刘国华绝望了,她悲愤地跳入黄河的波涛之中。幸好被在一条破船上开会的几名地下党员搭救,并安排她在地下党开办的鞋厂当了工人。
有恨才有爱,刘国华恨黑暗的旧社会,爱共产党,爱为解放全中国抛头洒血的解放军,是他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为此,她发誓一生一世不嫁不生孩子,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子弟兵。一封来自老山前线的信中写道:“敬爱的刘妈妈,您寄的鞋垫和烟酒我们收到了。在寂寞的猫耳洞,在厮杀的战壕里,同志们听着您的经历和处境,都很感动,我们要踏着柔软的鞋垫冲向敌人阵地,保卫祖国。”
1988年,郑州市政府授予刘妈妈“拥军模范”光荣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