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农工一体 共同富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2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农工一体 共同富裕
  禹作敏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开得太好了。为嘛这样说?因为这次会议总结了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怎样落实五中全会的精神?根据大邱庄的具体情况,有一个重要思想需要坚持。这就是:农工一体,共同富裕。
党中央的决定强调,全党动员起来,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这件事情太重要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无农不稳”。“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农业不稳定,农村就不稳定,整个社会也难稳定,整个国家也难稳定。这一点,我们农村人的体会是很深的。拿我们大邱庄来说,如果我们不重视农业,如果我们把粮食生产放松了,这几千口子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如果我们不向城市提供粮食、副食品,国家怎么能搞工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怎么能实现?说实在话,我们农村的人不搞好农业,单纯抓钱,国家发展不起来,我们也不能富,就是有了钱也不会长久过舒坦日子。所以改革11年来,我们大邱庄对抓农业、抓粮食这一条,心里明白,始终没有放松。
这些年,很多人到大邱庄来参观,往往只看到乡村工业发展很快,外面的宣传也多是说乡村工业发展很快。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大邱庄农业的发展也是很快的,大邱庄农业所取得的进步,可以说比工业还要大。理由很简单。第一,大邱庄的粮食,增产幅度很大。1949年全村产粮33.5万公斤。从1949年到1978年,30年间共产粮1700多万公斤,年均58万公斤,向国家交售粮食254万公斤,年均8万公斤多一点。改革11年共产粮2100万公斤,年均190万公斤,交售粮食420多万公斤,年均39万公斤。1984年以后,每年交售的粮食都在50万公斤以上。1978年全村产粮120万公斤,1989年是250万公斤。第二,农田基本建设有较高的水平。水利建设,排灌成网配套,有五个扬水站,40多处临时泵点,旱了,五天可以浇一遍,涝了,三天可以把水排完。去年又搞了几百亩排水暗管。准备用五年时间,全部实现暗管排灌,这样可以节省上千亩耕地。改良土壤,搞了两项。一是秸秆还田,做了六年,二是改造盐碱荒地,搞了1000多亩。第三,从耕地、播种、中耕、撒药、施肥、收割、烘干到米面加工,都实现了机械化。原来1200个劳动力,人人种地,现在直接管粮食生产的只剩八个人。第四,发展养殖业,兴建副食品基地。原有千头猪场,万只鸡场,300亩水面养鱼。在天津市人民政府的倡议和指导下,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半机械化万头养猪场,去年建场,到年底交生猪2000头。第五,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素质,开办生物技术研究所,实行科学种田,采用良种,这些年单产都超过1000斤。
但是,农业要发展起来,农村要富裕起来,还必须走农工一体化的路子,也就是说,要大力发展乡镇工业。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在天津、北京附近的农村,应当根据自己的条件办一些乡镇工业。
过去,强调搞粮食是对的,但是,单一搞粮食也不行。几十年来的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年年想粮食,盼粮食,男女老少搞粮食,却搞不出粮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最低年产粮16万公斤,1953年以后有8年未向国家交售一两粮,还要吃国家的供应粮。说实在的,如果没有乡镇工业的支持,农业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因为农业的大发展,农业要上新台阶,除了好的政策外,要靠科技,靠投入,投入不光是劳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资金投入。大邱庄的情况是,改革前五年,为了稳定从事农业的人的积极性,以工补农花了309万元;后六年采取以工建农的办法,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农业机械化、农田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今年兴办万头养猪场,第一年投入200多万元,五年建成,要花1000多万元。这么多的资金投入从哪里来?只能是靠乡镇工业。大邱庄农业这个基础不但没有动摇,而且要大大加强。加强靠什么?乡镇工业是支柱。一个基础,一个支柱,二者要有机结合,不能分开。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产品商品化这些内容,其中工业化相当重要。农村工业应当发展,问题是怎样才能发展得快,怎样才能发展得好。我的体会,各地的条件不同,做法不能相同,不能按一个模式硬套。大邱庄的做法有具体的客观条件,有自己的主观条件,但总的来说,没有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没有脱离党的方针政策。大邱庄距天津几十公里,距北京100多公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乡镇工业必须为城市工业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现在,大邱庄有200多个工业企业,商品包括几十个门类,几千个品种,有些是为大企业加工的,有些是为城市工业产品配套的,有些是为生产建设、人民生活服务的。总的结构比较合理,受市场的波动不是太大。这可以算是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讲质量、重合同、守信誉。1989年已有56个厂子获“重合同、守信誉”称号。第三个特点,是注重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第四个特点,是抓技术,抓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大邱庄的乡镇工业,开始时,生产方式是落后的,现在主要也还是手工操作,但也随着积累的扩大,逐步在改造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例如,电器厂生产的日光灯镇流器,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一年增收近百万元。化工厂改造锅炉,煤耗降低30%,一年能节煤几千吨。总的说,大邱庄工业的发展是健康的,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大的。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加共同富裕。五中全会决定也讲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就要坚持这两条。有这两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大邱庄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工业,做到有机结合,不是一手软,一手硬,靠的也是这两条。
根据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大邱庄的农业和工业,都是搞的集体经济,实行规模经营。过去搞集体经济没有错,问题出在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不解决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问题,统得过死,吃大锅饭,经济就不发展,大家也难富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邱庄搞了几次大的改革,改来改去,其实就是在研究建立起一种比较好的经营管理体制包括分配体制。现在,我们摸到了一点门路,叫做统分结合,按劳分配。这就是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农工商各业集体经营,做到责权利统一。总公司以下逐级承包,层层承包,使得人人都有一定的自主权,造成一个强有力的、机构精简的、效率高的指挥系统,全公司上上下下形成一股劲,同心合力把经济搞上去。
在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打破大锅饭,拉开分配档次,这主要是在承包中处理好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在确定承包基数时,要考虑各业各工种之间的平衡,为的是创造同等条件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干的结果出现了不平衡,就要讲贡献,该奖的奖,该罚的罚,拉开工资奖金差距。按照贡献拉开档次,才能造成富光荣、穷可耻的风气,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才能发展生产,才能共同富裕。讲共同富裕,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这就要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分给个人的有增加,留作积累的更多,这样才使我们有雄厚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增补自有流动资金,从而有较大的应付经济波动的能力。
贯彻执行五中全会决定,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不会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要靠党的基层组织,要靠全体党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参加基层领导班子的,必须是作风正派,敢于拚搏,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党委、支部都有这样一批带头人,战斗力自然很强,威信自然很高,自然就能够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去迎接经常都有的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模范作用,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除了树立良好的党内风气和社会风气以外,特别要抓好集体主义的教育,抓好艰苦创业的教育。集体主义对每个人说首先是讲奉献,为集体做出奉献,为国家做出奉献;对各级组织来说就是要关心大家,也就是大家为集体,集体为大家。艰苦创业,主要是正视困难,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困难年年有,月月有。总是一帆风顺,没有这种事。要共产党员,就是有困难。没有困难,不要共产党员也可以。有困难不是坏事。社会主义事业在克服困难中前进,人们的素质在迎战困难中提高,这是革命的辩证法。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出自爱国主义。有艰苦创业精神,有爱国主义思想,什么困难都不可怕,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