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故乡清流润沙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2
第8版(副刊)
专栏:

  故乡清流润沙荒
  张长弓
从故乡归来很久了,眼前飞珠泻玉,耳边金石叮咚,心里一直沁入那潺潺的清凉。
我们每天喝水,每天用水,却对水熟视无睹,谁能想到穷乡僻壤缺水的愁苦凄惶呢!
我离开家乡42年了,曾做过许多彩色的梦,梦里总是带着泉水的碧透澄清,溪水的嬉笑跳跃,瀑布的飞虹溅彩,大河的悠悠滔滔……
我故乡的小镇西南叫做老沙窝子,这地方在我一生中永远难忘。解放战争时我曾在那儿发动群众生产度荒。事隔多年,当时如何组织救灾统统忘记了,直到今天仍然震撼着我的是那缺水的艰难。没有井,没有河,冬天降雪家家集雪入窖,夏天落雨家家滴水必收。虽说覆水难收,他们可就靠着这点滴之水,祖祖辈辈生活下去!
活一辈子从来不洗脸,遑论洗澡!说什么“黄河万里触山动”、“唯见长江天际流”,简直是神话!
揪心呵!人怎能这么活着?他们的祖辈为何要选择此处定居?是躲避猛于虎的苛政么?是躲避兵燹战乱么?是逃脱水旱蝗霜么?是逃脱风刀雪剑么?还是难禁人世炎凉的波涛而甘愿过无水的生活呢?
因为缺钙,他们个个长得矮,罗圈腿,芦节手指头;因为缺碘,往往还长着个大粗脖子;因为氟污染,好多人骨软骨增失去劳动力。
我记得,有一位中年妇女瘫躺在炕梢,炕头上曝着谷粒,小鸡飞上炕来又刨又啄;那妇女动作不便呼斥不灵,万般无奈就抓起身旁一把纳鞋底的锥子掷过去,谁料手软无力正扎在自己的脚上……
以后我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惨象总是与我的忧思同在!
我的心不得宁静,似乎有什么精灵钻入肺腑折跟头打秋千。
前年我回到故乡,这也不忙看,那也不忙看,先急着钻进老沙窝子怀旧访故。谁能想到,这里村村都有自来水了,一拧开关,清流潺潺。我眼前一亮,蓦地进入了清幽冷香的境界。
感谢水利工作者,他们居然能在沙漠里打井、疏泉、截伏流、导潜水,根治了缺钙染氟。老沙窝子一天澄碧,他们的后代长高了,长俊了,男儿郁郁青松,女子亭亭白桦!
这里的水利局长是我的近亲晚辈,有一年他到呼和浩特来,我曾同他争得面红耳赤。我主张放弃老沙窝子,动员农民迁移出去,何必在找水盼水中红颜老死沙洲呢!我那亲戚不以为然,争到激烈处竟勃然变色。他说老沙窝子是块宝地,将来可同新疆吐鲁番媲美,或可成为著名的克拉玛依,怎能一有困难就轻言迁移?如果因缺水而撤退,那就是他们水利工作者的耻辱!
这话可是够噎人的,我问:“不能给群众开空头支票,你的水在哪里?”
他慨然说:“若找不到水,就把我的血喷洒出去!”
而今老沙窝子终于有了潺缓的小溪,澎湃的喷泉,虽看不到轻帆远影荡漾着碧湖天光,可人们再也不似涸辙之鲋,内心是滋润的,清凉的,甘美的。试想在漫漫沙丘里,明泉若明眸,小河龙摆尾,老辈子没见过的绿额鹡鸰不知从何处飞来,在对着一川碧玉浅吟低唱。
突然,去年发生了不幸的事,我的那位近亲水利局长竟积劳成疾猝死于奔波的途中!全身神经坏死,弥留之际嘴里还念叨着水。……据说送葬那天不知有多少人从沙窝、山区、草地匆匆赶来,乘驼的,坐车的,举着哀伤的挽幛哭声一片。
他实现了他的愿望,终于把自己的血喷洒在山野沙荒里,换来了农民牧人眼中的明净,心里的葱茏!
他年轻轻的去了,没有留下任何遗言。我想:故乡清流润沙荒,唯有幽花朵朵最芬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