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为粮食而奋斗的人——访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萨乌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8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为粮食而奋斗的人
——访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萨乌马
本报记者 刘兆祥 顾玉清
联合国粮农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最大的专门机构,共有158个成员国。爱德华·萨乌马于1975年、1981年和1987年三次连选连任该组织总干事,至今已达15年之久。他是联合国内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高级官员。最近,他来华亲自主持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二十届亚太区域大会。趁此机会,记者采访了他。
萨乌马是黎巴嫩人,虽已64岁,但脸色红润,精神矍铄。他首先告诉记者,在粮农组织100多个成员国中,有一些国家他还未访问过,而中国他却访问了四次。他始终对中国人民怀有友好的感情。
十几年来,在萨乌马的领导下,粮农组织已成为一个促进全球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进步的不可缺少的机构。它协调国际活动和各国间的合作,以国际共同努力对付全球粮农方面日益严重的挑战。
1976年,萨乌马提议设立“技术合作计划”,从粮农组织的正常预算中专拨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自创立以来,该计划已经向134个国家提供了4000多个短期、高效项目援助,金额达3亿多美元。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开发需要巨额资金,萨乌马上任以来致力于资金的筹集,赋予粮农组织“投资中心”以新的活力。“投资中心”已制定了约800个项目,380亿美元总投资额中的330亿美元是1976年以后提供的,其中一半以上的资金是从外部金融机构以贷款形式筹集的。这些投资已使2亿人口受益。
80年代中后期,非洲的饥荒震惊了全世界。萨乌马先生早在1983年在世界尚未觉察的情况下就提出了警惕非洲将要出现的粮食危机,当时他向国际社会首次发出了要求援助的呼吁。1984年和1985年,非洲遇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他再次向全世界呼吁提供紧急粮食救济。他的呼吁得到了各国的响应,21个国家提供了700万吨粮食援助。正因为如此,在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斗争中,萨乌马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扬。
此外,他还倡导了“全球植物遗传系统”、“世界粮食安全”、“全球农业战略”等有意义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因而他赢得了很多国家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信赖与支持。
萨乌马先生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访问中,他对记者说:“中国是一个有11亿人口的大国,70%以上是农业人口。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认为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农组织同中国的合作一直很好,我们赞赏中国政府的农业政策和采取的措施。”接着,萨乌马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合作情况。
自1978年以来,粮农组织利用“技术合作计划”和信托基金为我国提供了2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兴办了包括农业遥感、种子加工、粮食干燥、油橄榄种植、种子检验、农业统计等在内的86项小型农业项目。其中有的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粮农组织还利用其技术力量执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的援华农业项目,如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热带作物研究等。
采访快结束时,萨乌马先生带着赞赏的口气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一些亚非国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援助。例如,在非洲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中国通过粮农组织捐助了50吨农药,支持援助非洲消灭蝗虫的行动。对此,很多国家都很欣赏。”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