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7阅读
  • 0回复

与中国人民同命运的伟大女性——纪念史沫特莱逝世40周年座谈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9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与中国人民同命运的伟大女性
——纪念史沫特莱逝世40周年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丁刚 张友新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这位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于1950年5月6日在转道英国来新中国的途中,在伦敦因病长辞人间。40年来,尽管世界和中国已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中国人民对她的怀念和感激始终不变。
5月8日,有关方面领导、学者、专家和史沫特莱的生前友好等40多位中外人士来到中国对外友协礼堂,参加由中国文联、三S(史沫特莱、斯特朗和斯诺)研究会主办的纪念史沫特莱逝世40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这次座谈会题词:“缅怀史沫特莱女士,学习她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与会者怀着钦敬之情,回顾了史沫特莱的光辉一生和她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他们一致认为,学习史沫特莱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研究她的光辉作品,在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谈到向史沫特莱学习时,不少发言者都强调了她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秀品质。中国三S研究会会长黄华说,我们首先要学习她热爱劳动人民,始终同被压迫、被侵略的人民大众站在一起,为他们战斗、讴歌和献身的精神。史沫特莱的生前好友爱泼斯坦强调,史沫特莱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她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著名作家孟伟哉在发言中说:“史沫特莱确实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以为我们中国的中年的和年轻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要向她学习,就应该像她那样,到激荡的现实生活中,粗茶淡饭,风尘仆仆,不畏艰险,像她那样执著、敏锐地激发自己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才能。”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曾经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帮助,史沫特莱是他们当中突出的一位。发言者认为,史沫特莱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九十多岁的陈翰笙先生是史沫特莱的生前好友,他因行动不便不能出席座谈会,特意托人送来了发言稿。在回忆了他与史沫特莱交往的几件往事后,他说,史沫特莱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她真正是一位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
多年来一直从事翻译史沫特莱著作的江枫同志在座谈会上宣读了他新近全文翻译的史沫特莱的两封信。第一封信是1939年11月23日史沫特莱从山西西部八路军司令部写给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的,当时她是第一位随同八路军转战山西前线的外国记者,在这封信中她希望尼赫鲁能为抗日战争筹集援助。第二封信是她于逝世前不久写给斯诺的。在这封信中,她希望把自己的著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交给朱德将军,“按照他的意愿处置,那就是说,建设一个强盛而富有的中国”。这两封信中所表达出的史沫特莱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使与会者无不为之感动。江枫最后说,“今天公布这两封信,是因为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我们的年轻一代和后代子孙都能从这两封信中得到永恒的启示和教育。”
史沫特莱是一个美国人,但她的遗产不仅属于美国人民,也应属于中国人民。正如马海德先生所说,她是一位“历史所造就,而又造就了历史的伟大的女性”。历史是最公正的,史沫特莱的英名将永载史册,并将越来越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