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中国书法在印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09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中国书法在印度
邱正平
今年年初,应印度普那现代艺术学院的邀请,我去印度举办书法展览并讲授中国书法。由于我是中印建交后40年中第一个访问印度的中国书法家,一来到普那,就受到当地艺术界和新闻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到普那的第三天,我的书画展就开幕了。我的朋友和经纪人,一位名叫阿洛克的美籍华人教授给书画展取了个极其有趣的名字叫“闲云野鹤”。展览会的前一天晚上,他带我到画廊参观。展室内的地面是晶莹剔透的洁白大理石,四周一圈黑色大理石嵌线,粉白色的墙面上有四根黑色的大理石柱子。整个画廊呈现出黑白两种色调,而我的书法作品也是黑白两种基调,与展室的气氛非常融洽。
开幕的那天,我忽然发现,昨天还是墨绿色的门窗帘一夜间变成了黑丝绒,原来阿洛克和其他工作人员发现门窗帘的颜色不和谐,连夜买来丝绒,搬来缝纫机,赶制了门窗帘。
印度的观众对中国的书法绘画不仅是喜爱,有的甚至是崇拜。记者招待会结束后,观众徐徐走进展览厅,一进门,他们便自觉地脱下鞋子,在他们眼里,艺术殿堂是容不得半点尘埃的,他们走得很慢,很轻,细细地,逐幅、逐字的欣赏,其中有不少感人的镜头:一位姑娘在一幅“爱”字面前看着、看着……慢慢地淌着热泪。她抱着我的身子,静静地抽泣,她说在我的书法中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爱”。一个老太太跪在我书写的“空”字面前,不停地磕着头,然后轻轻地起身,走到我面前,在我的额头上吻了一下,走出画廊,不一会儿,她手捧一只盛满清水的印度瓷碗,水中飘着一朵鲜艳的玫瑰,这是印度人的最良好祝愿。还有一位老人,忽然跪在我的面前,不停地磕头,感谢我给他们带来了神圣的中国书法艺术,并拿出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幅作品,请我签字。
为了满足当地观众的要求,画廊还请了乐队和伴舞,我身穿由中国带去的古代龙袍和相公服,在音乐和舞蹈伴奏下,当场书写。我写的第一个字是“禅”,观众们伴随着乐曲,或盘腿而坐,或双手合十,或闭目祈祷。接着,我又写了一幅“龙”字。这时,场内气氛达到高潮,大家鼓掌祝贺,许多人情不自禁地跳起舞、唱起歌。
展览的成功,也扩大了书法讲习班的影响。原定招生30人,后不得不扩大为35人,开学时的实际人数达到40人。学习班只有5天,原打算教会他们执笔、磨墨和写成一个“大”字,就算结业。没想到,当我向他们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之后,他们有的执笔而歌,有的执笔而舞,有的执笔而画……中国书法艺术使他们深受感染!
我当场撕掉了原定的10多张教案,大声说:你们是艺术学院的艺术家!艺术是相通的。
我和阿洛克一起安排了一套“书法操”,上课之前,先集体练一遍,然后因人施教,手把手地指导……5天下来,这40个学生不仅全部学会了基本笔法,而且都写出了具有个性的汉字,一位印度书法家在学了5天中国书法后写出了一幅中印风格交融的书法作品;还有一位日本姑娘写的“海”字,已具有书法的基本内涵,她写道:“我惊奇,我的书道这5天比5年的进步还大。”
学生结业了,他们每人用中文或英文写下一句话。那长长的一卷临别赠言,溶化了我的心。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