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搞好不投资的基本建设——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强化企业管理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0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吉化系列报道之四

  搞好不投资的基本建设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强化企业管理纪实
本报记者 李安达 段心强
在吉化,一排排杨柳已经吐绿,花园里的幼苗正在破土。条条道路宽阔洁净,根根管道井然有序。吉化人在管理上不搞花架子,讲实效,一步步地迈上新台阶。
    困境中的希望
十年动乱后,吉化厂区垃圾成山,异味呛人,跑冒滴漏,举目可见。一些车间的工人不得不戴防毒面具干活。原来的电石厂氯碱车间,104台食盐电解槽台台泄漏;大大小小的阀门,相当一部分漏气。在企业整顿中,公司原党委书记贾庆礼以这里为试点,发动职工“堵住氯气,栽上鲜花”。阀门漏气,机修工一台一台拆开来重新研磨,增强密封性;阀门的堵料易腐蚀,改用新型填料。操作工人个个学修理,随身带三件宝——板子、抹布、螺丝刀,随时检修。经过40天战斗,全车间3.8万多个密封点,只有9个轻微泄漏,成为吉化第一个无泄漏车间。
以此为开端,公司从基础工作抓起,扎扎实实,下大力气,一步一个脚印,对管理工作逐项进行恢复整顿,制订、健全了管理法、组织条例、政治工作条例等方面100多项制度;制订了11个专业的劳动定额、160种产品的824种原材料消耗定额;建立了130本工艺规程,662个岗位操作法,从而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基础管理工作,使吉化走上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道路。
1984年,新任领导班子成员亲身经历了困境中的拚搏,看到了治理吉化的希望,深切体会到管理是不投资的基本建设。从此,他们把企业管理牢牢抓在手上。
    严在养成作风
吉化人认为,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大生产,企业各部门的“火车头”都必须按统一的时刻表运行,否则就要撞车、脱轨。管理都要严,但这是两种不同的“严”:资本家花钱雇人劳动,是强制的严;社会主义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应当是自觉的严。因此,他们在抓管理中,注意培养职工的严细作风,使每个吉化人一进厂就把他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各种习惯统一到规章制度之下。使大家认识到:“作为国家的主人,松松垮垮的舒服中包含着贫穷落后的痛苦,严格紧张工作的艰苦中包含着共同富裕的幸福。”他们的“严”已训练成作风,比如岗位记录一律写仿宋体字,一丝不苟。几千个岗位,上万人操作,都用仿宋体字记录,很难。可吉化人自觉遵守这条规定已经11年。
有一次,吉化染料厂H—酸车间包装工段就要下班,在清理现场时发现机器上的4个小销子不见了,到处都没找到。工人辛哲生怕弄到H—酸袋里,出口后影响吉化和国家的荣誉,便和同事一起加班拆包查找。苦干四个小时把180袋产品全部过筛一遍,找到4个销子,大家才轻松地回家。一位外国专家听到这件事,伸出大拇指:“真了不起!”职工都是主人,公司发动大家自觉参与管理,把严格管理变成一种责任感。101厂7号车间一工序交接班长两人是好朋友,一次深夜交班时发生堵管现象。上班班长想让接班的班长睁只眼,闭只眼,过去算啦。可接班班长认为关系好归关系好,在原则上必须棱是棱,角是角,不接,还要作记录。上班人从半夜干到凌晨,打通管道,消灭事故隐患。
吉化还注意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使大家养成习惯。他们针对化工特点,在处理事故时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不落实到人头不放过,不找到防范措施不放过。吉化下属铁路运输公司“以严治路”很出名。1989年1月,调车员邵伟功违章指挥造成侧面撞车,虽然未构成重大事故,他们仍然抓住不放,给邵伟功降职和行政警告处分。他们没有到此画句号,从公司经理到车站主任、安全员都扣发当月奖金,并在职工大会上检查,教育全体职工记取事故教训。之后又过细地做责任者的工作,使他从思想上接受“以严治路”。这个调车员在降职期间两次防止事故发生。这个公司的经理刘克严人如其名。他说:我们要求严,是为了不让职工在政治上和身体上掉队,这是真正的爱护。现在,铁运公司已连续6年多无重大行车事故。
习惯于艰苦生活的吉化职工,对温暖的感觉并不麻木。他们切身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因此,绝大多数职工工作负责,事故少,效率高。
    攀登无止境
在企业管理中,吉化人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他们相继开展“老三创”、“新四创”、企业升级等活动,不断攀登新的台阶,形成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
十年动乱结束后,他们知道底子差,一步登天不现实,便从基础管理开始,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培养职工严细作风。为了让职工掌握并遵守这些规定,公司引进竞争机制,用考核促进大家学习,用奖罚进一步巩固,同时开展“老三创”活动:创无泄漏工厂、创清洁文明工厂、创“六好”企业。在争先创优实践中,提高基础工作水平。
在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吉化接着开展“新四创”,即:创无事故工厂、创全面质量管理奖、创优秀设备管理奖、创一级计量单位活动。各项管理都有定量要求,比如在抓安全中,他们采用系统工程等定量化的方法,使公司主体的15个生产单位90%单位成为无事故工厂。由于全公司提高了计量水平,从进料到出产品都有科学依据,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9年,每万元产值能耗从22吨标准煤下降到13.19吨,优质产品产值率上升到79.9%。
从1986年开始,吉化向现代化管理前进,开展“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活动。他们在工艺管理上采用调优技术,在设备管理上采用状态监测技术,在计划管理上采用目标管理方法,使整个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公司已建成电子计算机中心,下分11个系统,已应用到生产调度、供销金融等各专业管理和化工生产上去。化肥厂合成系统原来容易出事故,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后,操作平稳,每年增产合成氨4000吨、价值200多万元。现代化管理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每年同行业评比,他们的产品质量都居领先地位,合格率达100%。全公司有160种优质产品,其中5种获国家金质奖,15种获国家银质奖,140种获化工部、省优质产品奖。近十年间,仅优质优价一项,累计增加经济效益1.2亿元。
从不断完善的企业管理促进了企业升级:现在已有3个单位获国家一级标准化单位、7个单位获一级计量单位,10个单位获一级档案单位,9个单位获一级质量检验认证单位。1988年,公司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1989年又通过了特大型企业国家质量奖预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