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0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当代军人风采

  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贾永 章熙建
15年前,22岁的军械技术员刘旭担任了南京军区某部检修所长——一个专和弹药打交道的活儿。这,是勇敢者的岗位。
刘旭受领的第一个任务,奉命销毁一批旧炮弹。他带了几个助手赶到弹药销毁场。这是一条狭长的山谷,溪流潺潺,鲜花如锦。这批旧的杂式炮弹几乎全无标记,但从规格和外观上判断,有美国的、日本的、苏联的。没有资料,亦没有记载,这批炮弹虽然经过数位专家之手,但仍然是个危险的谜。刘旭决定分成8个坑穴销毁。炮弹被按类分到成梅花状分布的8个坑内,他命令助手后撤到1000米外的山腰上,自己进入现场引爆。
战士们高高地卧在山腰的灌木丛中,透过树隙目不转睛地盯着所长刘旭。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当西山衔住残阳时,刘旭终于撤了回来。他头一次领略了征服“死神”的欢悦。
蓦地,谷底荡出阵阵巨大的震动波,8次猛烈的爆炸迸发出8朵巨型火花,与天边灿烂的晚霞相连,给山谷披上了一幕瑰丽的彩帘。
15年间,刘旭上百次穿越这一被称为死亡的谷地,拆卸销毁了数千计的险弹废弹引信。他曾被醒来的哑引信掀翻过跟头,弹片擦着头皮而过。他的冒险并非出于某种怪癖嗜好,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们拥有生命的安全。
初春的金陵,春寒料峭。某仓库营建工地,紧张作业的掘土机突然从5米深的泥土中掘出4枚锈迹斑驳的炮弹,工人们大惊失色。
刘旭赶到现场,让助手们在外围观察,自己爬上掘土机高擎着的掘臂。当他取下炮弹,抹去泥锈,将弹丸与药筒分解后,取出的药包上,隐隐现出“昭和9年”的字样。查找资料,没有这种炮弹的记载。凭着经验,刘旭判定这批隐藏数十年的炮弹是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炮弹。
刘旭的判断被一个意料的插曲证实了,仓库一个年逾花甲的老职工听说库区掘出了炮弹,风似地赶来。看着炮弹,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庞上落下了痛苦的泪水。他叙述起一个噩梦般的过去:侵略者那凶残的狼狗、毒蛇一样的皮鞭和沾满血迹的枪托,还有那在苦难中挣扎的民工……他说当年炮台修好后,推上了短脖子铁骨碌的洋炮。末了,老人心有余悸地提醒说:可得小心,这家伙炸起来可厉害啦!
“挖!”炮弹一发一发地被铲掘出来。整整4天,洞穴向山体延伸了9米,1200发炮弹,876枚引信沮丧地躺到山坡上。
山谷里腾起了冲天火柱,隆隆爆炸让刘旭骤然失色。尽管这场较量他是胜者,但他心底还是掠过了一丝寒气。
15年间,刘旭处理了32万发2500余吨各类险弹废弹,收集了数以百计的各式炮弹,上到清朝的土炮弹,远到日、美、俄的洋炮弹,获得了数万个珍贵的技术数据。一天,刘旭拖着疲倦的步子从销弹场回到自己温馨的小屋,妻子迎了上来,彼此无言,顿时,无数酸楚涌上刘旭的心头。
刘旭觉得,与“死神”周旋,那只是抗拒“死神”交响乐中一个短暂的节拍;热爱生命的人们所以要殚精竭虑的研究战争,目的就在于遏制战争,消灭战争。
从销毁弹药的震颤声中,刘旭感觉到了短暂的生命对于久远和平的意义。他决心撰写一部《弹药辞典》,经过10年艰难而漫长的“妊娠”后,前不久终于降生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