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万家忧乐在心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0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万家忧乐在心头
本报记者 鹿舫
中原油田钻井一公司党委是全国石油系统在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唯一被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谈及此事时,公司党委负责同志不加思索地说:把广大石油工人的忧和乐挂在心上,是公司党委成员的为政之道。
近年来,钻井一公司的大本营搬到了河南省清丰县马庄桥镇,全公司5000多名职工的家属也纷纷来这里落户。随之而来的是能否安排好职工家属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职工的情绪。党委负责同志动员职工家属拧成一股绳,兴办第三产业,生产那些既能满足油田建设需要,又能挤进市场的产品,不愁解决不了各家各户的实际困难。
党委为职工着想,职工为党委分忧。1988年7月,就在不少地方刮抢购风的日子里,一公司职工响应党委的号召,一周之内集资600万元,解决了家属工厂的开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如今,该厂已发展成年产值2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00万元的中型企业,主导产品经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鉴定,全部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该厂不仅为一公司的4000名家属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它所创造的利润使一公司能按低于市场价格,每个月向每个钻井工人供应1公斤油、1.5公斤蛋、3公斤肉、3公斤鱼。家家的菜篮子都充实了。
在野外作业的钻井工人常年远离生活基地,打一口井挪一次窝,生活极不规律,近年来,公司党委改革工作制后,钻工们每出勤一个月就可以回生活基地休息一个月了。他们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业余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碰到的难题,随之得到了解决。男女老少都高兴。今年一季度的生产仍保持着去年的好势头。石油行家们说:对于拥有35个钻井队、1.4亿元固定资产、年生产投资达2.7亿元的大摊子来说,这是多么不易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