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在稳定、完善、发展中搞好企业承包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0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在稳定、完善、发展中搞好企业承包制
徐鹏航 汪定国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对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历史作用;同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我们一定要抓住治理整顿的机遇,把承包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既是稳定企业、稳定经济、稳定全局的重大措施,又是深化企业改革、顺利完成治理整顿任务的重要内容。
    承包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10年来我国企业改革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86年间。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从1978年起在全国部分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的试点,1981年试行利润留成办法;1983年试行第一步利改税(即税利并存);从1984年全面实行以税代利的制度(即第二步利改税)。第二阶段,是从1986年起到现在。这期间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大力推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的多种经营方式。与承包制并行展开试点的还有资产经营责任制、租赁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到1989年底,全国90%以上的预算内工业企业、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实行了承包制。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普遍实行承包制后的1987—1988年的两年,实现利润年递增率为11.1%,增加的利润比前8年的总和还多38亿元。这两年上交利税的年增长率为11%,显著高于前一阶段。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推行承包制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承包制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同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使企业开始形成既有激励机制,又有一定约束机制的新的经营方式,并朝着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二是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项改革配套展开。目前,企业实行由厂长中心地位、党委核心领导和职工民主管理为基本内容的、三者协调配合的新的企业领导体制,有利于企业内部改革深入地展开。近两年来,不少企业还划小核算单位,设立厂内银行,建立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的新办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引进竞争、风险机制,推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等等。三是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带动了横向经济联合迅速发展,促进了一批企业集团的相继建立。同时,企业兼并、企业承包企业、以及买卖企业等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资产配合的新的形式和方法正蓬勃兴起。四是以包促管,推动了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因此,在当前承包制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坚持稳定、完善和发展的方针,更好地发挥承包制的作用。
    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承包制中的问题
在肯定承包制历史作用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它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承包的指标缺乏从总体目标、方向和内涵等方面作系统研究和设计,显得不够完整和规范;确定承包基数和增长比例以及上交利税幅度的方法不尽科学合理,既有定得过高、“鞭打快牛”的现象,也有定得过低、保护落后的情况;承包企业及其经营者负亏的能力差;协调党、政、工三者关系的任务还很大;宏观经济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对承包企业的影响较大,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承包制本身还不完善,但它问世的时间不长,像所有新事物一样,需要有一个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有的则是我们具体实施过程中工作没有跟上,需要一个学习、熟悉的过程,认真总结经验,把握其规律和特点,切切实实地改进工作。
一个时期以来,对于承包制的问题议论较多的,集中起来有三方面:
其一是,认为承包制诱发了企业的短期行为。我们认为,这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首先,承包者对承包期内目标实现的重视程度,往往超过对承包期后的发展,对此不应笼统地看成是短期行为的表现,这其中包含着承包者对完成合同任务所承担的责任。当然,这里也确有一个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承包人政治素质和进一步完善承包指标体系问题。其次,承包制中产生的某些短期行为,只要我们管理和组织工作跟上去,是可以避免或者得到抑制的。
其二是,认为承包制推动了物价上涨。事实上,1988年以来,由于经济过热、需求过旺,社会商品需求量大大超过了可供量,从而造成物价上涨过猛。这不能笼统地说是由承包制推动的。但由于普遍推行了承包制,加重了企业向内使劲、挖掘潜力的任务,增强了内部消化能力,一定程度地抑制了物价的上涨。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确有少数企业从局部利益出发,存在乘机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等行为,但通过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这些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
其三是,认为承包制带来了新的分配不公。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社会上出现的收入分配过份悬殊的新的社会分配不公,“主要表现在广大靠工资收入的职工、干部、知识分子同许多非生产领域的公司人员之间,同某些从事第二职业者之间,特别是同私营企业主和部分个体劳动者之间”。这个论断是符合我国实际的。这也说明新的社会分配不公不能说是承包制带来的。应该强调的是,由于承包制带动的企业内部分配体制的改革,如实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既可缓解企业之间的分配不公,也有利于打破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较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在治理整顿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承包制
不断完善和发展承包制,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深入发展,为顺利完成这个任务创造了好的环境和契机。我们要及时捕捉住这个机遇,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承包制。为此,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一系列工作。
1、把企业承包同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承包制在调整结构中的积极作用。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是治理整顿的重点。目前,实行承包制,对所有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是包的增长,客观上起了“固化”现有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品结构的作用,不利于结构的调整。但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其主要措施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将承包企业和产品分成不同类型,确定其不同基数和增长比例;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承包的指标可以适当提高;对其他类型的企业和产品,则可以分别采取适当降低增幅,甚至是负增长等办法,调节它们的生产能力;对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则坚决停产;对一些属限产或停产的企业,主管部门可以进行干预和引导,促进转产或由别的企业兼并、承包,以及参加企业集团等,以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
2、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不断提高效益的承包指标体系。总的原则是,这个体系能够比较全面又突出重点地反映出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等方面的比例关系。目前的承包指标,既不统一、不规范,也还嫌太少。我们认为,就一般情况而论,指标体系的内容大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产出指标,如产品质量或产值、创汇,以及扭亏,等等;二是效益指标,如实现利润、上交利润、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比例,等等;三是国家计划规定上调产品、出口产品的任务数和相应保证的能源原材料等生产条件;四是增加扩大再生产能力的指标,如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等,以及少数社会发展指标,如计划生育指标,等等。当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这些指标,但作为反映企业状况和发展后劲的基本指标,都应包括进去。我们可以按行业和产品特点,拟定其最基本的指标体系。
3、逐步摸索确定基数和比例的科学合理的办法。我们提出两个结合设想:一是纵横结合的办法。所谓“纵”,就是从时间上讲,看上一年或上几年的实绩;所谓“横”,就是与本行业、本地区的水平联系起来比较。同时,考虑其他一些相关因素,结合起来确定承包基数和增长比例。二是系数与基数相结合。这个系数,是指该企业所属行业的资金利税率的水平。通过比较分析,先确定出企业的平均先进的资金利税率,再以企业资金占有情况并考虑其他因素,确定企业的承包基数、增长幅度和上交比例等。近年来,各地还总结出一些好的办法,如加权平均法、加权系数法、差额利率法等,也可以结合实际,借鉴运用。从实践情况看,确定基数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即在注重数量关系的同时,还要考虑一些影响承包基数而又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而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4、用全员风险抵押承包、集团承包等办法,建立企业风险基金;同时,实行资金分帐制度,形成企业资金,逐步解决负亏能力弱的问题。企业只能负盈难以负亏的问题,是承包制中的一个难点。从目前摸索到的经验看,由企业法人代表个人承包向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的形式过渡,或由集团承包,可能是解决负亏问题的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这种办法至少可以收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把承包同广大职工的责任和利益联系起来,使承包企业的兴衰、成败同每个职工的责任和利益休戚相关,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热情和创新精神。二是根据承包条例的规定,实行资金分帐制,逐步形成企业自有资金。一旦完不成承包任务,首先就用这笔基金赔补,解决负亏问题。
5、规范发包、承包的主体,完善承包工作的程序,搞好两期承包的衔接。发包方的代表应该是企业主管部门和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有关部门。承包方是企业的法人代表。目前承包的工作程序不尽统一和规范,应该按照承包的工作机构、承包指标的确定、承包人产生的办法、投标招标的基本程序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和兑现合同等方面的内容,逐一进行研究,制订出基本的程序和要求,便于实际操作和执行。两期承包期间的衔接是完善承包制的重要内容。要对前一期的承包者、承包合同执行情况以及承包基数和比例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为搞好下轮承包提供依据。
6、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服务,为承包企业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首先是贯彻执行好《企业法》和《承包条例》,把属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需的管理权限放给企业,逐步作到自主经营。其次,发挥计划调节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一方面要做好企业的物资、资金等要素的计划供应;另一方面要继续建立和完善商品市场和各种要素市场,搞好价格管理,保证承包企业所需诸要素的供应。还有,要加强协调、监督。要实行承包期内的分期考核或分年结算、到期兑现的办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严格履行合同规定,坚持兑现,奖罚分明,维护合同的严肃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