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黄酒加冰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0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黄酒加冰块
本报记者 艾丰
一个繁华的东京之夜,我们在一家中餐馆宴请日本朋友秋冈夫妇。他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了不少工作。席上特地备了中国黄酒,大家举杯畅饮,肚中顿觉暖和,话头也开始热烈。
秋冈夫人说,现在日本青年人中也有喜欢喝黄酒的,不过,他们的喝法,不是像中国那样把酒烫热,而是按照西方人喝威士忌的方法,在酒中加上冰块、使酒变得冰凉爽口再喝。
妙!稀奇古怪而又别具一格。问到其中道理,两位老夫妇也一时说不清。于是大家猜测,也许是姑娘们喜欢苗条,用此法减少摄入的热量;也许是西式喝法显得时髦。总而言之,也不失为一种“创造”。
黄酒加冰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非常有象征性的细节。不是吗,日本的文化不就有点“黄酒加冰块”的味道吗?日本人善于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这一点似乎是大家公认的。
日籍华人陈舜臣在其所著《日本人和中国人》一书中说,“中国是一面向前走,一面树立目标的民族;而日本则是依靠着目标走过来的民族。”他的意思是日本并不创造模式性的理论,而是靠吸收别人创造好的理论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前进的。
美国人埃兹拉·沃尔格曾写了《日本名列第一》一书,日本人广和中哥子为此书写的序言中说,“社会评论家马克斯·拉纳说,美国拥有复数人种各自带来的文化,是一种‘合金文化’;日本虽是单一的民族,但从各国引进了各种文化和制度,也形成了一个具有‘合金文化’的国家。”
在悠久的日本文化史中,日本曾吸收了中国和西洋各国的文化。能够毫无抵抗地吸收异民族文化的国民,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日本文化应该被称为红、黄、绿、蓝、白各色混合而成的“灰色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文化引进上,既不拒绝,也不照搬。正像陈玉龙在《汉文化论纲》中说,“日本摹仿盛唐制度,而不学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
曾经有这样的论点: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必须发展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文化。据说,商品经济是讲竞争的,而这样的文化是与竞争相适应的。这种论点还说,儒家文化是强调整体扼杀个性的,因而,传统的文化必须一点不留地扫荡净尽。
但在现代商品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的日本,我们看到的并非这种情况。
在大阪,我们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所属的茨木电视机厂。公司的一位部长向我们介绍说,松下的基本指导思想有四条。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制造产品之前先要制造人(培养人)”。其他三条归结起来也就是一句话:用“企业精神”把公司的职工凝聚起来。
从1920年松下幸之助和他的妻子连同一个少年创办电器小作坊开始,到80年代,松下公司发展成拥有150亿日元资产、2.5万多名职工的“世界电器之王”。在这个过程中,这位传奇式的经营者,像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家一样,遇到过种种内外矛盾。他的独特经营思想就是强调协调和企业的集体主义。1922年,松下就组成了28人的“步一会”。所谓“步一会”就是在他的“全体职工要步调一致,一步一步地实实在在地前进”的思想下诞生的。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松下的产量不得不减少一半,但是他一个工人也不解雇。他认为,“对立关系是盐,协调关系是糖”,盐和糖的比例应该适当。后来,他们又调动职工参与管理,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福利待遇,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职工把企业当成“家”。如果我们透视一下松下的思想,就不难发现它的儒家“齐家治国”、“忠孝”等宗法思想的渊源。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对于这种文化形态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写《日本名列第一》的那个美国人说了这样一段话:“日本的制度比产业革命以后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实现工业化的西欧制度更为适宜。这是因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化,公害、资源缺乏等问题造成了很大政治影响,只有像日本那种中央集权而又灵活的体制,协商一致的社会,才有能力适应这种时代。”
原本看来对发展商品经济是劣势的东西,竟然转化成为具有优势的东西。这是更有意思的现象。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此行在访问一家著名新闻社的时候,我问他们的社长,你们对不称职的职工是否可以解雇?他摇了摇头。我又追其究竟,是国家有法律规定?是贵社有如此传统?还是工会反对?在座的日方的人都笑了,他们说,是第三条。这种现象更有点东西合璧的味道了。
日本学过中国,但仍然是日本;日本学了西方,也仍然是日本。是否还可以大胆地说一句,日本把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的一些经验也学过去了,也还仍然是日本的资本主义企业。这中间的道理,是需我们搞社会主义的中国人三思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