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闲览非“闲” 短章不“短”——读谷林《情趣·知识·襟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0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闲览非“闲” 短章不“短”
——读谷林《情趣·知识·襟怀》
谭宗远
在《情趣·知识·襟怀》一书的《题记》里,谷林这样自述他写作的缘起:“1979年以还,有机缘随时写些短章小篇,都是些业余闲览的杂札,用来弥补自己日渐衰退的记忆,并以充作刊物的补白。”
这里所谓“业余闲览”、“短章小篇”云云,大抵概括了本书的特色。
称读书为“闲览”,妙在这个“闲”字。“闲览”则摒除了一切俗虑,心地纯净,心平气和,专捡喜欢的书读,其从容接近陆放翁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其乐趣又与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相通,好不快哉。谷林闲览,“游方随喜”,既博且杂,颇有“兼爱”之志,小说、自传、年谱、日记、题跋、回忆、经史、尺牍、诗词、笔记无所不看。读有所思,思有所记,日积月累,终于成帙。
谷林的文章常见于《读书》杂志。他不搞长篇大论,只写随笔式的短文,是地道的“短章小篇”。收入这本《情趣·知识·襟怀》的44篇文章,除第一篇评《人到中年》的篇幅较大外(也不足4000字),其余的都是千把字。这是很不容易的,是需要有不为“长”风所动的信念的。文章虽短,却很充实、耐读,常能于别人不经意处品出书的味道,常能借题发挥,来一通恰当而精采的议论,常能宕开一笔,扯点儿与这本书似无关系的话题,也常能准确地指出书中存在的年代错误、印刷错误等等。对作家来说,这样的读者难觅,文章难求;对读者来说,这样的评论实在,能开启心智。
这些随笔,语言圆熟,行文简洁,写法上也力戒刻板,不拘一格,看得出在文章的组织上作者是动过一番心思的。随手拈出几段文章的开头便可尝鼎一脔:“住在美国新港的张充和,旅行到南德的明兴,在那边,她用楷书写了一幅皮纸朱丝阑的卷子,写的是《归去来辞》。”(《复还的喜悦》)“《富兰克林自传》曾是我的兄长们在中学时代学习英语的课本,我小了几岁,没有能赶上。”(《大味必淡》)“半个多世纪以前,上海曾先后开张两家鞋店,先开的一家打出的招牌是‘皇后鞋室’,后开的一家呢,‘皇太后鞋室’!”(《而未尝往也》)看看,多么活泼,谁能说好的书评不是创作呢?这样的文章和叶灵凤的读书随笔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