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大企业里的“小社会”——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从国情出发办社会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1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吉化系列报道之五

  大企业里的“小社会”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从国情出发办社会纪实
本报记者 段心强 李安达
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除工厂外,还有学校、商店、医院、托儿所、公安、经济警察、消防处,各个部门俱全,人们称这为大企业里的“小社会”。
几年来,吉化把“企业办社会”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新课题探索,实现了三个效益:安置效益:全公司无一人待业;经济效益:就业人员年收入人均2700多元,共同走向富裕;社会效益:每年上缴利税1.27亿元,公司上下安定团结。
    实践提出的课题
到1979年,1.3万名知青,先后回到了吉化。
子女归来,全家团聚,自然是喜,可喜中有忧:不少家庭,一个人挣钱,四五张嘴吃饭,不消说,日子过得紧巴巴。
于是,公司院里,要求工作的队伍越排越长。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活干,挣仨瓜俩枣,能过去就行。可是国家招工指标有限,就业者只能百里挑一。
在就业难的同时,公司还听到另外一些呼声:一些职工家里的水管不通,要求修理;一些职工告急,三九寒冬暖气不热;一些女工没处送孩子入托,抱到厂长办公室诉苦……
许多人没事干,而许多事又没人干,这既矛盾又有联系的情况引起“连锁反应”:
一批青年没活,心里烦,火气大,一说话就瞪眼,动不动就想寻点事端;
许多知识分子“望子成龙”,可企业中学太差,子女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他们纷纷要求调往大城市;
一些职工既为子女找不到工作犯愁,又担心他们在社会上惹是生非,一根肠子八下里挂,影响到工作。
各种社会问题缠绕着公司领导,促使他们下定了解决的决心。老党委书记深刻地说:“职工这么多问题没解决,我们就像踩着地雷工作。从长远看,企业办社会,是搞小而全,影响生产发展,是迟早要消灭的现象,可当前则可以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这是唯一的‘排雷器’。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生产发展有好处。”
从而,吉化坚持改革,把“办社会”列入议事日程,抓教育,抓生活服务,办商业、办集体工业,当年安排1.3万人,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讲求“办社会”艺术
作为企业的领导,既要办企业,又要办社会,千头万绪怎么抓?
吉化公司经理霍荣华的看法是,“不能把办社会当包袱,要肯下功夫”。办教育是个难点,他亲自抓:每年投资100到200万元,陆续高标准建成25个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他还亲自到中学里搞调查,发现中学师资不够,就在全公司选择,从社会上招聘,确定所有教师的工资,都高于同级的科技人员;教学条件一律按国家标准配备,达到地区标准。另外,教师住房优待,看病不挂号,加班给送饭……
经过多年的“开垦”,吉化教育的“荒漠”终于成为“绿洲”。幼儿美术有十几幅画在全国得奖,其中6幅得国际奖,小学生双课及格率由1980年的33%上升为1988年的99.2%,中学生的及格率由1980年的7.7%上升为1988年的70%,1988年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达到70%以上。在吉化家长眼里,这些枯燥的数字都是公司和教师创作的最优美的乐章。
“办社会”的工作如果都压在霍经理身上,他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因此,公司设四个机构:教育处、集体企业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商业公司。经理对原则事过问,一般事超脱,使办社会的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集体企业公司不断开辟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他们一方面建设新企业与公司下属厂配套,一方面以大厂为依托,搞深加工和精加工。如他们建设的长松化工厂,生产编织袋,满足化肥厂的需要,锦江化工厂利用公司炼油厂的丙烯,加工成聚丙烯,使产品增值,联合化工厂生产各种桶,满足公司硬包装的需要……这些新增加的生产项目安排越来越多的待业人员,到1989年已安排3.2万人,使全部待业人员找到自己的岗位。
商业公司合理设置商业网点,由4个增加到54个,尽量满足吉化人的需求。化建公司转战南北,是一支“游击队”。他们专设流动销售点,从大庆跟到大连,在工地售货,24小时营业,给职工带来方便。
公用事业公司巧理千家事,3000人的服务队,保证灯亮、水通、路平、暖气热。去年入冬,南北楼暖气不热,公司派去10名工人,连干三天三夜,换上地下管道的腐烂部分,把温暖送到每个家庭。
    创造几个“良性循环”
吉化在办社会中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形成几个良性循环。
主与从。吉化的集体企业,多从属于公司的几个大厂。公司定了个原则:大厂是全民所有制,财政上与集体企业井水不犯河水,不能割“全民”的肉往“集体”上贴。但是大厂要派干部和科技人员到集体企业,用先进技术扶持集体企业,生产出产品再供大厂生产需要。如电石厂派了上百名管理干部和科技人员到他们办的联合化工厂,和工人研制成功新产品乙腈,满足有机合成厂的生产需要。大厂与从属厂互相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
大与小。他们小社会的生产不断满足大社会的需要,大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又促进了小社会的生产,出现第二个良性循环。如社会上急需溶解乙炔钢瓶,集体企业研制成功,满足了许多厂家需要,促进了生产发展。生产发展后需要量更大,又促进溶解乙炔钢瓶的生产……
创业与就业。吉化在“办社会”中,注意以创业保就业,以就业促创业,集体经济越来越大,安置的人员越来越多。几年来,由几个家属工厂发展到20家集体企业,71个第三产业网点,11个农业基地,257种产品,产值由几万元发展到4.08亿元,利税由0增加到1.27亿元,就业人员由几千人发展到3.4万人。比如,103厂组织科技人员开发出二辛酯等新产品交给集体厂生产,一下子安排3000多待业青年。他们从这些青工中选拔人才进修,学到专业技术,又开发几种新产品,结果又安排待业青年1300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