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介绍“井岗山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8-04
第3版()
专栏:报纸述评

介绍“井岗山报”
董谦
“我们在井岗山报上,
看到了毛主席,
也听到了毛主席的话,
他指引着我们前进。”
这几句话,是井岗山区人民热爱毛主席和井岗山报的真情流露。井岗山报二年多来(一九五○年四月五日创刊,前身为“群众报”,同年十月四日改名,系三日刊。)就是在井岗山区广大人民这种力量的鼓舞下,和中央吉安地委的直接领导下,日渐成长和充实起来,并成为党和毛主席经常联系井岗山区群众的一个有力的武器。
井岗山区大部分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区,它包括有十一个县一个市,近二百万人口(其中农民约占一百六、七十万)。广大农民具有光荣的斗争传统。一九四九年九月全山区解放后,他们又经过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的群众运动,政治觉悟更进一步提高。随着政治上、经济上的翻身,农民群众就有文化上翻身的迫切要求。他们一方面要求经常听到毛主席的声音,了解党与人民政府的各种政策法令和一切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尽情地倾吐他们过去的苦、歌唱现在新的生活和对未来的希望。因此,井岗山报二年多来,已逐渐与井岗山的群众建立了血肉的联系,成为群众政治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截至今年七月十五日止,井岗山报的发行量,已由去年同月的八千份增加到一万四千份,读报组已发展到六百五十八个。农民的夜校、互助组、训练班都把井岗山报作为经常的学习材料和政治课本。广大农民经过对报纸的学习,已初步划清了和地主的阶级界限,认识了祖国的伟大,认识了农民未来的美好远景,克服了部分干部群众松劲、退坡、自私、麻痹和不问政治的倾向,交流了先进生产经验,并从而推动了全井岗山区的爱国增产运动。
井岗山报最大的特色是广泛地利用了井岗山区群众创造的和喜爱的山歌、茶曲等形式,通俗地宣传了党的政策,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斗争。井岗山报从创刊起就经常刊登这样一些山歌、茶曲和快板。从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起,更增辟了“井岗山的歌声”小专栏,并由报社先后举办了十几次群众的“山歌联唱大会”(即: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你唱一段、他唱一段的合唱)。参加联唱的都是农民、工人或生产积极分子。联唱的内容,都是随着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有所不同,如歌唱毛主席、增产节约、土地改革、人民解放军、丰收、新中国成立两周年等,都是比较生动感人的山歌。这里仅摘引几首来看:
日头出山一点红
中国有了大救星
要问救星是那个
就是领袖毛泽东(摘自“回忆”)
爹在娘在不如毛朱在
千好万好不如红军好(摘自“盼望”)
金桂花
黄又黄
毛主席队伍回家乡(摘自“归来”)
人民领袖毛泽东
领导革命真光荣
长征抗日解放战
打出江山满地红(摘自“感谢”)
这几首山歌,是从今年七月一日“井岗山人民歌唱毛主席”的山歌联唱中摘引的。它通俗生动地反映了中国革命怎样从胜利走向胜利,和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在去年八月一日“大家来歌颂人民解放军”的山歌联唱大会中,同样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和发展。
井岗山报不仅把山歌用作歌唱胜利,而且用作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该报五月十六日、六月十三日报道了宁冈长岭和豆冲、沃壤和古城等乡利用山歌推动了生产的消息。因此,这种广泛利用民间文艺形式反映群众自己生活的宣传方法,值得各工厂和专区、县级的通俗报学习和参考。
井岗山报编辑部并不以这点成绩自满。他们在“三反”运动期间,曾严格地批判了工作人员中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以加强报纸的思想性;并在工作总结中指出:必须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对待农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活人、活事、活道理”,具体地而不是概念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来加强工人阶级对农民的领导作用,加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它要求每个编辑人员投入实际斗争,丰富生活,加强群众观点,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群众的思想感情一致起来,通俗生动地编写出有思想性有丰富感情的报道,克服一般化、条文化的偏向。同时,还须有计划地加强通讯工作和读报组工作的组织领导,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分子参加办报,以增强报纸的思想性群众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